女帝目光如炬,扫视着群臣,而后再度开口:“威武侯虽年事已高,但此次领军平叛,英风不减当年。他在战场上纵横捭阖,力挫叛军,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其阵前多处受伤,身体已大不如前,恐难再征战沙场。
朕念其忠勇,准其解甲归田,封定国公,赐黄金千两、良田百顷、府邸一座,以彰其功。其余参战将士,朕将论功行赏,以酬其忠心。”
在大楚,爵位等级分明,一等公、二等侯、三等伯爵划分得十分清晰,每一次晋位都是一道重要的分水岭,而这些爵位的数量也都是有定数的。
威严侯府本已人才凋零,逐渐没落的杨氏家族,因这一战,地位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陛下圣明!”朝臣们再次整齐地跪拜,口中高呼,并无一人提出反对意见。
毕竟,威武侯已然年迈,等他百年之后,其家族地位自然会又降一级。不过,陛下此次赏赐的丰厚财物,倒也足够杨家的小辈们衣食无忧地生活了。
威武侯曾是跟随战王的得力下属,此次处理叛军,也是吏部尚书特意请他出山出战。
吏部尚书看中的,正是威武侯就算立功,也威胁不到他们顾氏一族的地位。
他以威武侯家族没落为由,劝说威武侯为了族中小辈的出路,去战场上争一份功绩。
即便威武侯不幸战死沙场,也能为家族的小辈们留下荫庇。
威武侯为了家族的未来,这才答应出山。
吏部尚书满心盘算,本想着借这一仗,让威武侯重伤身亡,既能成就自己请战的英明之名,又能避免杨家因战功再次崛起,威胁顾氏一族的地位。
可如今,威武侯竟然顽强地活了下来,这让他心中犹如堵了一块巨石,沉甸甸的。
他心急如焚,不住地暗自思忖,顾氏族人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究竟状况如何?
近卫军又遭受了多大的损失?
徽州与帝城相隔甚远,消息传递极为迟缓,短时间内根本无法知晓确切情况,这让他愈发烦躁不安,在朝堂上,表面虽维持着平静,内心却如热锅上的蚂蚁,焦急万分。
就在吏部尚书满心忧虑之时,女帝那清脆而威严的声音再次在金銮殿上响起:“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顾参将,顾指挥使谋略过人,用兵如神,实乃国之栋梁。顾卿真是教导有方,如此功绩应当重赏,这国相之位,非顾卿莫属。”
吏部尚书听闻此言,先是一怔,随即心中豁然开朗。
陛下提及自己的族人,那就表明顾氏军中最重要的两人并无生命之忧,他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暗自松了口气。
紧接着,巨大的喜悦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激动得满脸通红,连忙“扑通”一声跪地,重重地磕头谢恩,声音因兴奋而微微颤抖:“多谢陛下隆恩,臣继任国相之后,必定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祝首辅站在一旁,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无奈与不甘。此次推举国相的机会已然错失,大势已去,自己扶持亲信上位的计划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