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庚似笑非笑地回道:“陛下虽然定了秘密立储,但皇后迟迟没有嫡子,那皇四子便占了一个长字!”
“下官受教了,但皇四子读书,能否成为其讲官,还要陛下决定人选!”
“你作为今科状元郎,又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学识可以说是学贯古今,是最合适的讲官人选之一!”
“那金侍读呢?”说完,曹景参还看向了一旁的金声。
“本官作为上一科的进士,可能会错过这个机会!”金色微笑着回道。
一旁的李长庚笑道:“三箕啊,金侍读可一心想着当天子的经筵讲官呢!”
金声叹气道:“唉,可惜咱们的天子一年都召开不了几场经筵,现在又没有实录可修,也不用教导皇子,真的只能在翰林院好好读书了!”
“急什么,你今年也才三十三周岁,时间还长着呢,李文正公当年可是在翰林院整整积淀了三十年,之后才能在内阁辅政十八年!”
“是下官心急了!”金声起身致歉道。
“不过,你或许不用在翰林院苦等那么多年,我们现在的内阁首辅与次辅皆是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据他们入阁的时间也不到二十年!”
“谢大冢宰开导,下官铭记!”
“嗯,若有机会,你不妨先谋求国子监司业的官位,之后再升到侍读学士,再谋求国子监祭酒,成为小九卿之一,能够参与朝堂事务之中!”
“好,还需要大冢宰多多栽培!”
“这都是作为同乡的应有之意,对了,与你同窗的熊开元,政绩颇佳,朝廷准备升其为太仓知州!”
听到自己发小将升任太仓直隶州知州,金声比自己升官还要高兴,“这一切还都要多谢大冢宰不遗余力的提携!”
李长庚摆摆手道:“这也是玄年自己有大造化,刚好境内有崇明沈氏,从而入了陛下法眼,他未来的前程恐怕不输于本官!”
“玄年运气虽佳,但官场阅历仍显不足,以后还继续需要大冢宰的提携!”
“本官的吏部天官已经三年考满,以后还不知道能否继续占据如此高位!”说到这,李长庚的内心也是充满了担忧。
他作为非翰林出身的六部官员,现在升到吏部尚书,已经是升无可升。
剩下的,只能是换个部继续升三公三孤,或者干脆致仕归家,提前告老还乡。
“大冢宰,您有没有可能再进一步?”金声问道。
李长庚想了一下后,摇头答道:“本官当年翰林馆选时,未能选上庶吉士,非翰林不得入阁,虽有破例,但却非常稀少!”
“当今天子乃非常人之人,说不定大冢宰哪一天就能入阁辅政了!”
“希望吧,不过不能太寄希望于把握不大之事,还是想想下一步该去哪个部吧!”
金声就势好奇地问道:“不知大冢宰想去哪个部?”
“礼部去不了,督察院也非本官能去,剩下的就剩户、兵、刑、工四部了,起复之前本官就已经出任过工部尚书,那剩下的只能是户、兵、刑三部了!”
一旁的曹景参,非常认真地听着李长庚与金声的对话。
初入官场的他,最缺的就是朝堂上的升迁与错综复杂的关系脉络。
听李长庚与金声的交谈,他能够非常迅速地了解这些东西,而这也是官场为何会分成各种派系与必须选择站队的根本原因。
天子就一人,虽有厂卫作为耳目,但了解到的官员信息依然十分有限,类似于熊开元的机遇,那只能是他运气实在太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而要想往上爬,或谋求一个更好的位置,就不得不需要自己所在派系的推动。
眼前的李长庚正是掌管天下官员升迁与考核的第一人,他曹景参以后要想升迁或成为皇子讲官,都离不开此人的举荐。
至于金声,虽然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翰林院里面有他这么个奥援,将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李长庚与金声等人谈得正欢在时候,一封从遥远西南边陲送来的六百里加急,飞快地送到了兵部。
李长庚的次子李春泓从外面匆匆走进来道:“父亲,陛下有旨,宣您赶紧进宫!”
“可有说什么事情?”
“说是西南那边又有土司叛乱了!”
“好,你先去回个消息,就说我换身官服就来!”
“是,父亲!”李春潮回复完,又急匆匆地跑了出去。
“子骏、三箕,陛下有诏,本官只能进宫了,接下来由春潮好好招待你们!”
金声与曹景参赶忙起身答道:“好,大冢宰您国事要紧!”
当李长庚匆匆赶到西苑门外的时候,刚巧遇到了也是匆匆而来的户部尚书郭允厚。
两人简单见了个礼后,就赶紧进入了西苑。
“朱燮元来信中提及,自从他上次接到内阁行文后,便紧急征召了川贵的兵马,虽然还都没有聚集贵阳,但已经有两万兵马聚在此地,以应对随时有可能发生的叛乱”
因兵部尚书阎鸣泰正在汇报叛乱之事,李长庚与郭允厚两人,只好悄悄地站到了三位大学士的身后。
“云南那边有多少兵马?”
“回陛下,云南虽有不下于十万数的兵马,但大都是卫所兵,真正可随时调动的精锐之兵,恐怕不足两万,其中一万受黔国公府节制,一万分散在几处要地!”
“粮草之事呢?”
郭允厚赶忙站出来答道:“回陛下,因之前已经猜到云南可能会发生战事,臣已经让湖广与广西为此次叛乱专门囤积了不下百万石粮食!”
“贵州现在是否还需要从四川与湖广调运粮草?”
“回陛下,有,但相比天启十年,已经下降到不足三成,自从战事平定之后,军队基本都发放了土地,而且因有新作物的原因,贵州现在的缺粮情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多余的话,朕就不用再多说了,告诉朱燮元,按照既定计划,让其以最快的速度平定云南叛乱,叛乱平定之后,也像现在的贵州一样进行改土归流,使云南成为咱们大明真正的国土!”
“臣等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