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冬梅姐。这是什么风把您给吹过来了?”
蔡冬梅其实早就打算好要来找沈照,可总是有事一拖再拖。主要是这事说出口自己都觉得丢脸,可为了女儿又不得不去做这个讨人嫌的人。
可沈照听明白她的来意非但没生气,反而真心帮忙出起了主意。
“桐桐想做生意肯上进是好事啊,就是服装行业水深。同样材质同款版型的衣服价位却是各有千秋,这里面的门道可不是一点半点。”
童桐听这话只当是人家不肯让自己学,当下就有些不乐意。但蔡冬梅是和沈照一起去进过货的,摆在门口那些三五块一件的人家是看都不看,有些摊子上款式明明差不多可穿上去就是不一样。见女儿有些上脸瞪了她一眼,对着沈照的姿态却是摆得更低:“这不就是这个道理嘛,咱也没一个懂行的人可以问。我瞧着你这个店子生意不错,就是不知道方不方便。”说完自己都觉得脸热,忙不迭地开始找补:“不过你放心到时候童桐开店肯定不会在这一片。她哥在北城机械厂上班,那头的人流也不小店面租金也不贵,咱们都考虑好了,到时候就去那里。”
童家对这事是认真考虑过的。虽然他们想让沈照教自己女儿做服装生意,但也没想过要仗势欺人,抢木芙蓉的客源。反正定县这么大,上哪里不是开店?何必去做这个恶心人。
沈照本来就不在意这些,反正童桐不开还有马桐黄桐会开。打算做独门生意只能说趁早歇菜,不过人家既然乐意退让她也不会上赶着给自己找竞争对手。
“这都是小事,主要是开服装店不说本钱什么的,就是怎么卖衣服怎么挑衣服都有些门道在里头。我也是野路子,全凭感觉。桐桐想学,我都不知道该如何教起。要不这样,我这边马上就要上新货怕是忙不过来正打算请人帮忙,要是不嫌弃工资低就来我这里做两个月试试?”
蔡冬梅正有此意,正好让女儿也来切身感受下生活的艰难,让她知道有些事看起来容易做起却难,只眼红木芙蓉生意兴隆,却不知道要想把衣服卖出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到时候要是真熬不住,打了退堂鼓趁早进厂上班更好。因为做的这个打算,干脆提出来连工资都不用给反正她女儿什么也不会。
“那不行,工资还是要给的。这边活也不少不说,付出劳动就应该要有回报。三十块钱一个月,按销售额的百分之二分成。你看这个怎么样?”
童桐本来还以为沈照并不想教她,可这工资数一说出来就知道是自己小人之心。这工资虽然不比厂子里的临时工工资高,可不是还有分成吗?
自从自己打定主意要开服装店,就对木芙蓉特别上心。这天天大包小袋进出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过节放假的人更多。这么算下来成交量肯定不小,那提成也是没得说。再说了她也不是什么眼皮子浅的人,过来学习才是目的,至于工资反而不是很在意。
看沈照乐意女儿满意蔡冬梅总算是放下了心里的大事,对着小沈干事就是一顿夸奖。
之前去羊城两个人相处得还算愉快,而且当初钟老太闹到厂里来童厂长除了拦住她打人也还算护着下面的人,认真说起来这两夫妻都不是什么刻薄人。沈照既然打算在纺织厂继续做下去,人家都专门上门了肯定不会说不行。
童桐是真心想做服装生意,听说可以留下当时就不打算和阿妈回家,干脆在店里和柳如梦一起学起了理货。
沈照看她勤快肯做事也算放心,只有柳如梦有些闷闷不乐。
“阿照姐,你说这些人怎么能这样啊?”看着人家生意好,就想来分杯羹,这种要求到底是怎么有脸提出来的。
这种事有啥,人家还只是让帮忙教教,有些人眼红你生意直接整个抢走的又不是没有。远的不说就说沈高星,不就是想抢她的收卖点吗?
对上桥村那个公私合营的收卖点虎视眈眈地人可不只是沈高星。
王长治之前在沈照手上吃了大亏,本来歇了心思。毕竟这女人也不知道是搭上的什么关系,他大舅哥见着面都得缩着头走。
可是钱帛动人心,当他听沈高星说起那桩暖水瓶生意的有些想法怎么止都止不住。
“你说这些有的没的又有什么用?现在镇上的茶场都要转给她了,以后咱只能看着人家数钱了!”
沈高星也知道自己拿这个便宜妹妹没什么办法,当初听说沈照同意接手茶场的时候也不是没想过截糊。可他一打听就知道这东西真要到自己手上,只怕他得被拖得倾家荡产。
“这女人真有这么大本事把茶场盘活?”
不光这两个人不信,就连顾承平心里也打鼓。但这事上面压下来,他们再不愿意也得接着。这些天他为着这事连觉都睡不安稳,村里才刚好起来这么大个担子压下来可怎么受得了。
还有就是那个砖窑厂,第一批砖修了收卖点的仓库。可后面烧出来的砖怎么卖出去,还是个大问题。得等阿照回来好好问问,看看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顾承平等沈照回来帮忙出主意,她隔天就回了镇上。这次过来还带了其他人,两个人围着茶厂转了两圈又去了茶山。
“你之前提的那个做红碎茶的想法,最难的地方在碎。我查了下资料,国外有种工艺适合大量生产叫ctc但需要购买专用设备,去年滇省那边就已经开始在外采购了。如果想用手工制作红碎茶也不是不可以,就是品质可能会参差不齐。”
镇上想把茶场转给上桥村的时候,沈照就想过出路。国内的茶叶市场接近饱和,各种名茶早就占据了高端市场。做茶饮料也可以,但他们没有机器设备。如果不把出路局限在国内而国际市场那么就需要改变工艺,迎合欧美人的口味。
“我知道现在国外有种袋泡茶,这种茶便宜冲泡方便,在欧美很流行。我的想法是根据他们的口味习惯再结合袋泡的方式去做茶叶饮品,所以才会想到红碎茶。因为所对应的受众群体不一样,倒不是说每一种茶的品质必须是顶端。品质我们可以做分级,到时候对应的级别不同价格也不同,所对应的消费群体也会不同。”
苏长民点点头,他是专门研究茶叶的,对国内外的茶类产品比普通人了解得更多。红碎茶是国际性的大茶类,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红茶占了茶叶贸易的90,红碎茶更是占红茶的98。沈照想走出口这条路,打算做红碎茶确实是最正确的选择。
就是华夏虽然制茶喝茶的历史最悠久,但在国际茶叶市场还未占据一席之地。这件事官方也有做过相关研究,甚至进行过大规模的试制工作。
“我记得省里的翁江县有个茶厂也产这种茶,你要是有兴趣我们可以过去看看。”
和苏教授约定好时间,沈照转道回了趟村里。
听说茶场的事有了眉目,顾承平放下了一半的心。又说起砖窑厂销售的问题。
“我们去打听了下国营砖厂的红砖是4分钱一块,你说咱们这砖卖多少才好?还有就是砖烧出来了,却没人上门可怎么办才好”
这种事沈照只给建议不做决定。
“你要是想多抢点生意就便宜一分钱,反正这东西没啥成本。你要是不想便宜卖,也就四分出去卖。你要是又想多赚点又想抢点生意就做个开业大酬宾。原价四分,头三月打八折。至于怕没人上门这还不简单?天朗他们不是天天出门收黄鳝吗?你就在那几台拖拉机上挂上横幅,走哪吆喝到哪。还有村里那些小子走街窜巷的,你也在他们的自行车前头飘块红布。这样他们上山下田的,大家都能看到。等大家都知道上桥村有不用排队的砖块卖,这生意自然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