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始竹筒倒豆子一般,将幕后主使和盘托出。
“是……是户部尚书赵……赵大人,还有……还有一些朝中大臣……他们说……说海贸会动摇国本,扰乱民生……所以……”
“所以他们就勾结倭寇,想要置朕于死地,摧毁大明海贸?!”朱标怒极反笑,声音却冷得像冰,“好!好得很!朕真是养了一群好臣子!”
怒火如同火山般在朱标心中喷涌,几乎要将他整个人都吞噬。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目光扫过在场的将士,沉声道:“传朕旨意,即刻返航!朕要亲自回京,清君侧!朕要让那些蠹虫看看,朕的刀,是不是还锋利!”
“遵旨!”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震天动地。
明军舰队调转船头,劈波斩浪,向着大明的方向疾驰而去。
海风呼啸,吹动着朱标的衣袍,也吹散了他心中的一丝疑虑。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拨开云雾见青天,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回到京城,朱标雷厉风行,立刻展开了调查。
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那些平日里道貌岸然的大臣们,一个个原形毕露。
他们贪污腐败,结党营私,甚至还勾结外敌,简直是罪该万死!
朱标毫不手软,将这些蛀虫全部抓捕归案,严惩不贷。
一时间,朝野震动,人心惶惶。
那些原本心怀鬼胎的官员们,更是吓得瑟瑟发抖,生怕下一个被抓的就是自己。
经过一番整顿,朝廷风气焕然一新。
那些正直敢言、有真才实学的官员得到了重用,而那些贪污腐败、尸位素餐的庸官则被革职查办。
朝廷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大明也迎来了新的希望。
在肃清朝廷内部的障碍后,朱标立刻着手恢复和发展海贸。他颁布了一系列惠民政策,鼓励商人出海贸易,减免关税,提供贷款,并派遣水师护航。
很快,大明的港口再次热闹起来。一艘艘满载着货物的大船从世界各地驶来,带来了香料、宝石、奇珍异宝,也带来了财富和繁荣。
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也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外,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大明的商船队遍布世界各地,将大明的文化和影响力传播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海贸的蓬勃发展,大明的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国库充盈,百姓富足,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朱标的威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百姓们将他视为圣明的君主,对他顶礼膜拜,感激涕零。
他的名字被刻在石碑上,他的功绩被载入史册,他成为了大明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站在紫禁之巅,朱标俯瞰着脚下繁华的京城,心中充满了感慨。
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整个大明,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他想起那些曾经和他并肩作战的将士,想起那些默默支持他的百姓,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继续努力,让大明更加繁荣昌盛,让百姓更加幸福安康。
“传朕旨意,召集内阁大臣,朕要与他们商议进一步的改革措施……”朱标的声音在空旷的皇宫中回荡,充满了力量和希望。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身着戎装的将领急匆匆地跑了过来,神色慌张。
“陛下!边关急报!北……北方鞑靼似有异动,集结重兵,蠢蠢欲动!”
朱标闻言,眉头紧锁,他知道,大明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备马!朕要亲自去看看,这北方的狼崽子,又想耍什么花样!”朱标的声音低沉而充满杀意,他抓起龙案上的宝剑,大步向殿外走去,只留下一个充满杀气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