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蓝玉在宣府,情况也差不多,只能被动防守。
“皇兄,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再这样下去,边关就要失守了!” 朱棣心急如焚地向朱标请战,希望能够率领军队主动出击。
朱标看着堆积如山的战报,眉头紧锁。他知道,如果再不采取行动,恐怕真的要重蹈历史的覆辙了。
“四弟,稍安勿躁。” 朱标语气沉稳地说道,“朕知道你心急,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皇兄,都什么时候了?鞑子的铁蹄都快踏到京城了!” 朱棣焦急地说道。
朱标摇了摇头,说道:“四弟,你要相信朕,朕已经有了破敌之策。但是,现在还不能告诉你,时机未到。”
朱棣虽然心中对朱标的冷静感到有些疑惑,但他并没有过多地追问。毕竟,在这种关键时刻,他知道自己需要听从兄长的命令。
“皇兄,臣弟听你的。”朱棣无奈地说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不甘和无奈。然而,作为一名将领,他深知军令如山,无论如何都不能违背兄长的旨意。
朱标似乎并没有察觉到朱棣的情绪,他的目光紧盯着沙盘上代表敌我双方的旗帜,神情严肃地说道:“朕要你做的,就是坚守大同,无论如何,都要守住!这是关系到我大明江山社稷的重要任务,绝不能有丝毫闪失!”
朱棣听到朱标的话,心中一紧。他明白大同的重要性,一旦失守,北元军队很可能长驱直入,给大明带来巨大的威胁。他立刻抱拳领命道:“末将遵旨!”
朱标满意地点点头,然后继续凝视着沙盘,仿佛在思考着下一步的战略。过了一会儿,他的目光落在了代表北元军队的旗帜上,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一抹冷笑。
“也速迭儿,这一次,朕要让你有来无回!”朱标在心中暗暗发誓。他对北元军队的实力了如指掌,也速迭儿虽然是北元的名将,但他相信自己的计划一定能够成功。
“传朕旨意,命燕王朱棣、凉国公蓝玉,按照朕的计划行事,务必将北元贼寇一网打尽!”朱标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充满了杀伐之气。他的命令如同一道惊雷,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一震。
就在大明将士们摩拳擦掌,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时,谁也没有注意到,一道黑影悄无声息地潜入了皇宫,直奔御书房而去……
大漠狼烟,遮天蔽日。风沙裹挟着血腥味,在战场上肆虐。
刀剑碰撞的铿锵声,战马嘶鸣的咴咴声,士兵的惨叫声,汇成一曲悲壮的战争交响曲。
朱棣身先士卒,率领大军与北元骑兵厮杀。他手中的长刀上下翻飞,如同一条银龙,收割着敌人的性命。
鲜血喷溅在他的脸上,染红了他的盔甲,但他却浑然不觉,眼中只有无尽的杀意。
“杀!为大明!为百姓!”朱棣怒吼着,声音嘶哑,却充满了力量。
明军将士在他的感召下,士气高涨,奋勇杀敌。
北元骑兵虽然骁勇善战,但在明军的顽强抵抗下,也渐渐露出了疲态。
蓝玉率领的另一支军队,也与北元军队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蓝玉身披重甲,手持长枪,如同天神下凡,在敌阵中横冲直撞。他手中的长枪,每一次挥舞,都带走数条性命。
“杀!杀!杀!”蓝玉的怒吼声,响彻整个战场。
北元军队发现中计后,恼羞成怒,开始疯狂反扑。明军陷入苦战,伤亡惨重。
朱棣的左臂被一支箭矢射中,鲜血直流。但他却咬紧牙关,没有丝毫退缩,反而更加勇猛地冲杀。
“殿下!你的伤……”一名亲兵焦急地喊道。
“无妨!一点小伤而已!”朱棣一把扯掉箭矢,鲜血再次喷涌而出。他用布条简单地包扎了一下伤口,便再次投入战斗。
战场上的局势越来越紧张,明军渐渐处于劣势。朱棣和蓝玉都身负重伤,但他们仍然咬牙坚持,不肯后退一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方传来一阵震天的鼓声。
“咚!咚!咚!”鼓声如雷,响彻云霄。
明军将士听到鼓声,顿时士气大振,仿佛注入了新的力量。
“是太子殿下的命令!总攻!”一名将领高声喊道。
明军将士如同潮水般涌向北元军队,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北元军队早已疲惫不堪,无力抵抗,最终被明军彻底击溃。
也速迭儿被乱军砍翻在地,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皇宫,御书房。朱标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充满了感慨。
边疆的危机终于解除了,大明也暂时获得了安宁。
“陛下,捷报!捷报!”一名内侍兴冲冲地跑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战报。
朱标接过战报,仔细地阅读着。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好!好!好!”朱标连说了三个“好”字,心情无比舒畅。
然而,就在他准备庆祝胜利的时候,另一名内侍匆匆忙忙地走了进来。
“陛下,有紧急情报!”内侍的脸色有些慌张。
朱标心中咯噔一下,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什么事?”他沉声问道。
“锦衣卫密报,藩王……藩王在京城暗中串联……”内侍的声音有些颤抖。
朱标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下来。他猛地转身,走到书桌前,拿起毛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一行字:“秘密调查,彻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