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和蓝玉心急如焚,坐立难安,他们恨不得立刻长出一双翅膀,飞到边关去,与那凶残的瓦剌大军展开一场生死较量,一决雌雄。
然而,面对如此紧张的局势,朱标却表现得异常镇定自若,仿佛这一切都早已在他的掌控之中。
他端坐在龙椅上,眼神冷静而深邃,透露出一种胸有成竹的自信。
“传令下去,让各地的守军坚守不出,务必拖住瓦剌的兵力。”朱标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如洪钟一般,在宫殿内回荡,带着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
听到这话,蓝玉不禁有些疑惑,他皱起眉头,迟疑地说道:“陛下,这……”
朱标看了他一眼,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解释道:“朕并非是要一味防守,而是在等待时机。瓦剌的骑兵虽然勇猛善战,但他们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孤军深入,后勤补给跟不上。”
朱标的话语如醍醐灌顶,让众人恍然大悟。
朱棣若有所思地说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标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待到瓦剌的粮草耗尽,他们必然会军心大乱。那时,我们再发动反击,便可一举击溃他们!”
“大哥高明!”朱棣闻言,顿时茅塞顿开,对朱标的敬佩之情更甚。
蓝玉也抱拳说道:“陛下英明,末将佩服!”
然而,就在众人都认为所有事情都正按照朱标的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时,一份突如其来的紧急军报,犹如平静湖面上被投入的一颗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平静。
“启禀陛下!”传讯兵单膝跪地,满脸惊恐地禀报,“瓦剌大军突然改变行军方向,绕过了居庸关,如饿虎扑食一般,径直朝京师猛扑而来!”
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愕不已。朱棣和蓝玉听闻后,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仿佛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气。
朱标的眉头也紧紧地皱了起来,他心中暗自思忖:“看来,这也速迭儿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阴险狡诈啊……”
与此同时,战场上已经杀声震天,喊杀声此起彼伏,仿佛要冲破云霄。刀光剑影交错,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死亡之网,将敌我双方都笼罩其中。
朱棣眼见形势危急,毫不犹豫地身先士卒,他手持一杆亮银枪,如同一头猛虎下山,气势汹汹。只见他手中的长枪在空中舞动,带起阵阵银光,虎虎生风,每一次刺出,都犹如闪电划过夜空,精准而致命,枪尖的寒芒吞吐之间,必有一条瓦剌士兵的性命被轻易收割。
然而,瓦剌人悍不畏死,前赴后继,如同潮水般涌来,将朱棣团团围住。
一柄弯刀狠狠劈向朱棣的头颅,他身子一侧,险之又险地避开,反手一枪,将那瓦剌士兵刺于马下。
但更多的敌人蜂拥而至,战马嘶鸣,铁蹄践踏,朱棣顿感压力倍增。他奋力厮杀,却也渐渐感到体力不支,身上也添了几道伤口,鲜血染红了银色战甲。
就在朱棣即将陷入绝境之时,一声暴喝如惊雷般炸响:“燕王殿下休慌,蓝玉在此!”
只见一员虎将,手持一柄巨大的镔铁长刀,如同一道黑色旋风般冲入敌阵。
蓝玉身材魁梧,气势逼人,手中长刀挥舞之间,血肉横飞,惨叫连连。他所过之处,瓦剌士兵纷纷倒地,无人能挡其锋芒。
蓝玉杀到朱棣身旁,大刀一挥,荡开周围的敌人,沉声道:“燕王殿下,末将来迟,还望恕罪!”
朱棣抹了一把脸上的血水,看着蓝玉,“蓝将军客气了,多谢将军出手相救!”朱棣抱拳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真诚。
蓝玉哈哈一笑,豪气干云地说道:“殿下不必客气,保家卫国,乃是我等军人的职责!”
两人并肩作战,如同两柄锋利的尖刀,狠狠地插入瓦剌大军之中。他们的配合天衣无缝,一个勇猛无匹,一个经验丰富,杀得瓦剌士兵人仰马翻,溃不成军。
后方,中军大帐内。朱标眉头紧锁,焦急地踱着步子。一份份战报不断传来,让他心头的担忧越来越重。他知道,朱棣和蓝玉都是大明的栋梁之才,但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任何意外都可能发生。
“殿下,燕王殿下和蓝将军奋勇杀敌,已经击退了瓦剌大军的数次进攻!”一名士兵前来禀报,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
朱标闻言,眉头却并未舒展,他沉声问道:“伤亡如何?”
士兵的脸色顿时黯淡下来,低声说道:“我军伤亡惨重,燕王殿下也受了伤……”
朱标的心猛地一沉,一股强烈的担忧涌上心头。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沉声道:“传令下去,密切关注战局发展,务必确保燕王殿下和蓝将军的安全!”
这一刻,朱标的心中充满了担忧和焦虑,他恨不得立刻飞到战场之上,与将士们并肩作战。
但他知道,自己是皇帝,肩负着整个大明的重任,他不能轻举妄动。
他只能默默地祈祷,祈祷朱棣和蓝玉能够平安归来。
最终,经过一场血战,明朝军队大获全胜,瓦剌大军溃不成军,也速迭儿再次狼狈逃窜。
边疆危机暂时解除,但朱标的心头却并未轻松下来。
一份密报,悄无声息地送到了朱标的手中。
“陛下,最近有几位藩王举动异常,似乎在暗中联络……”锦衣卫指挥使小心翼翼地说道。
朱标接过密报,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知道,边疆的危机只是暂时的,真正的威胁,却隐藏在帝国内部。他抬起头,目光深邃而坚定。“传朕旨意,暗中调查此事,务必查个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