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王府。
某个办公室内。
在蜀王卫们到访各个部落的同时,李恪他们也没闲着。
一群文人聚集在一起,正在忙着整理蒙学教材。
“殿下,您这句子这么理解真的合适吗?”
王玄策放下手中的笔,眉头都快拧巴成‘川’字了。
“让我康康,哪句话的理解有歧义啊?”
一旁的何时好奇得紧,很快就把头探了过来。
只见书本上写着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可翻译那一栏却写着:我不要的东西,宁愿扔了也不会给别人!
更离谱的是下一栏原文: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栏写着:既然都已经来了,那就安葬在这里吧!
“蛙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这样理解的吗?”
何时不由得惊呼出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理解简直恐怖如斯啊…”王玄策强行憋笑,喃喃道:“有朋友千里送人头,我可真是太开心了!”
众人:“……”
“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解释竟然是…”
“早上知道了去你家的道路,下午就可以去打死你了!”
其他人接过《抡语》也开始品读起来。
读完,所有人都懵了。
不要这样好不好?
刚才我们也看到了,只不过不敢多问。
可你们这样…就显得我们很傻!
众所周知,大唐科举考试科目主要分为常设科目和非常设科目。
其中常设科目又分为: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
而儒学经典呢,又主要在明经科中进行考察。
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自然也是明经科的必学内容。
在座的人虽然没有入朝为官,但好歹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然而,看着这些翻译,他们都觉得自己像个傻子!
“玄策,你不妨看看本子封面上写的啥。”
李恪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提示他翻看封面。
王玄策一愣,但很快便反应过来,应了声:“哦!”
他小心翼翼地将本子翻到封面位置。
众人这才看到封面上赫然写着两个大字:《抡语》。
Σ(っ°Д°;)っ“啊…这!”
一瞬间,所有人都被雷得浑身僵硬,外焦里嫩。
静!
死一般的寂静!
“啊哈哈哈…”最终还是何时率先打破了沉默。
何时捧腹大笑,乐得身体后仰,差点直接躺板板。
“啊啊啊…”
“额呵呵…”
“桀桀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