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第一指令是:护卫王。
后有牛车拉盾阵士兵与黄龙纛(dao,四声)。
黄龙纛乃唐代皇帝亲征时使用的最高规格旌旗。
黄龙纛旗杆为三丈六尺(108米),象征周天的圆满,旗杆顶端安装鎏金铜质,其尖形似矛头,必要时可兼具实战的进攻功能。
黄龙纛旗幅纵向展开达一丈八尺(54米),横向宽九尺(27米),取九五之尊之意。
旗面多以多层缂丝叠加缝制,任强风吹拂不会撕裂分毫。
黄龙纛以明黄色为底,啜金线、孔雀羽线、朱砂染色赤绢缝纫五爪金龙正面升龙形态。
图案中,龙首昂扬向天,双目嵌以红宝石,龙鳞以金线叠绣出立体效果,龙须、鬃毛均以银线勾边,口衔火珠,龙尾分三叉,随风飘扬时可谓栩栩如生。
除此之外,龙身周围以青、白二色丝线绣如意云纹,云中包含点绣的二十八星宿,此乃《易传》中的云从龙。
旗面下部以墨绿、赭石色丝线绣山峦与波浪,山间点缀松柏、灵芝,波浪中浮现龟、锦鲤,此乃‘江山永固,国祚绵长’。
旌旗四角有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拱卫,均做朝向中央金龙奔腾模样,此乃‘四方拱卫中天’的秩序。
旗杆顶端垂挂十二串旒,每串长三尺,以青赤黄白黑五色绳结编制,中间穿插珍珠、玉珠,此乃‘帝王对十二时辰一丝不差的统御’。
旗面下方缀九枚金铃,铃铛上刻北斗七星纹,在李唯一点点科技的加持下,风动时声音响彻,此乃‘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黄龙纛本该立于皇帝皇帝銮驾之前,由十六名‘纛旗使’肩扛行进。
但李唯觉得这不利于效率,折中之下改制为牛车固定,派十六名身长六尺以上,姿容端严者,身着鎏金鳞甲,配鎏金仪刀,持弓弩的优秀标兵驻守。
如此既不丢份儿,也可多‘持’几面黄龙纛。
一副旌旗,哪有哗啦啦十二面威风?
老祖宗说过,大且多,那就是好!
今天御驾亲征是这样的排场,来日决战玄武门,炮轰亚欧大陆时他也这么干!
……
已是出发了两日。
地上残存的积雪斑驳,露出了枯黄的草茎,马蹄踩在地面上,地表上覆盖的半融化冰壳发出声声碎裂声响。
远处草原线积雪边缘泛出的暗青色与泥浆的灰褐色混合在一起。
云层很低,压抑的灰色,盖住了悬于天上的大日。
可这一路,他们走的却一点都不沉重。
马蹄与步兵的脚步声规律且统一,走着走着,众人不约而同的都想起了在下暴雪时大礼堂中李兆传授与大家的一首歌。
毕力格也是如此想的。
他清了清嗓子,放声道,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短短三句,在空下整整八步后,前头听到毕力格放声的男中音后,不约而同的唱道,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声音如同海浪,一波传一波。
众人用拳头拍打着身上的鳞甲,声音猎猎,步子铿锵,呼哈战吼,似击鼓筝鸣。
这一首《大风歌》,最终停在了闪电城前三百步之外。
王守戒吹响进攻的号角,盾阵集结,弓手后撤,攻城弩箭、装有炸药投石机被缓缓推上前。
随着李唯一声令下,赵忠深吸一口气,怒吼道,
“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