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灵骑上小毛驴,一个人走在回阳平庄子的小路上。
这本草园哪里都好,唯一就是离她们阳平的庄子太远了,沈灵每天往返于阳平和南阳之间,天不亮就要起身,天黑了才能回家,这路途中的奔波让她有些心力交瘁。
就连她的小毛驴都比之前瘦了一些。
“这样下去可不是个办法,每天光是在路上就花了一个时辰。”沈灵低声自语道。
再加上,其实她早就觉得阳平的那庄子风水不好,房子也很破旧了,只要一下雨就会漏雨。
还不如……
想到这里,沈灵的心里突然萌生出一个想法,就是在南阳重新选址,再盖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
沈灵向来都是行动派,有了这个想法,便马上就开始准备起来了。
接下来的几天,正好本草园不忙,她只要有空,就会到南阳的周边转一转,考察有没有合适建房子的地方。
几天之后,沈灵终于在南阳的一个小山坡之上,发现了一个让她心仪的地方。
这个地方背山面水,风景秀丽,只要是站在这里,就会让人觉得心旷神怡,沈灵觉得很是合适。
沈灵站在小山坡上,望着眼前的景色,似乎已经看到了房子已经建好,他们在这里生活的场景,心中满满都是憧憬。
但是她虽然这么想,心中却还是有些拿不准,因为她虽然略通医理,却对风水不是很精通。
这地方也只是她觉得不错,但是风水究竟怎么样,她也吃不准。
思来想去,她还是决定到山上找那赵婆子帮忙看一看。
第二天一早,沈灵看着店里没有什么人,就启程去找赵婆子,这求人办事不能空手的道理她也是知道的,于是临出门前她从家里拿了一些吃的,水果之类。
都是之前开业仪式的时候村民送来的,东西多的堆满了一个屋子,反正沈灵她们也吃不了,还不如顺手送给赵婆子算是个人情。
沈灵朝着赵婆子的住处走去。上次的路线沈灵还记得很清楚,于是用不多时,沈灵便到了赵婆子的家门前。
“赵婆婆,你在家吗?”沈灵在门外喊道。
半晌后,门就吱呀地一声开了,那赵婆子见到沈灵,有些意外,“是你?你怎么来了,怎么,有事?”
沈灵笑嘻嘻地将她带的吃的递到赵婆子的手中,“赵婆婆,真让您说准了,我这次来是有些事情,我在南阳找到了一块地方,想要盖一庄房子,但是我这对风水也不太懂,所以想请您给看看。
“哦?是吗,那你先进来吧。”赵婆子将沈灵招呼了进来,把沈灵给的礼品顺手放在了一旁,看上去也不怎么在意的样子。
这是沈灵第二次来赵婆子这里,但是上一次她都没有仔细看过屋子里的样子,这一次她倒是看仔细了些。
这赵婆子家中光线昏暗,仅仅靠着几盏煤油灯来维持光亮。
屋内的墙壁上,有大片的灰泥脱落,房间的正中央摆放着一张已经破旧的木桌,还供奉着几炷香。
四周的墙壁上挂着一些沈灵看不懂的画像,像是神话人物,又或许是沈灵不懂的符咒。
赵婆子端坐在屋子的正中央,没有接话她刚刚提到的算风水的事情,反而是开口问道:“你那镯子,可处理了?”
沈灵心中一惊,但是脸上不动声色。
“已经处理了。”沈灵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回答道。
“怎么样,可是狠狠赚了一笔吧?”赵婆子皮笑肉不笑地问道,眼中还闪过了一丝狡黠。
沈灵的瞳孔一震,心中也是愈发惊讶,她只是说她将镯子处理了,这赵婆子怎么知道她是把镯子卖了的?
赵婆子突然这样问,沈灵甚至怀疑那赵婆子有没有在跟踪她了。
沈灵笑了笑,“赵婆婆,你说笑了,灵儿只是将那镯子在后山找了个地方埋了,并没有卖啊,怎么会是得了个好价钱呢。”
赵婆子笑而不语,像是已经拆穿了沈灵的谎言。
“你个灵丫头,还想蒙我,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应该是将那镯子卖给了杨二怪吧。”
赵婆子此话一出,尤其是她说出了杨二怪的名字后,沈灵更加震惊了。
她瞪大了眼睛,使劲看着赵婆子,半晌都没有说出话来。
看来这赵婆子确实是有两下子的,不是徒有虚名,既然她已经什么都知道了,那沈灵也就没有必要再刻意隐瞒什么了,那样倒会显得多此一举,还有些愚蠢。
“好吧,赵婆婆,我确实是卖给了杨二怪,都被你猜中了。”
赵婆子满意的一笑,“既然如此,你这一把可是赚的盆满钵满,不能把我老婆子给忘了,如若不是我,你恐怕都不知道你这镯子这般值钱吧。”
沈灵没想到,这赵婆子竟然在惦记着她的钱呢,她自然是不想答应,但是若是拒绝,她又担心日后会有麻烦。
思索片刻后,沈灵说道:“赵婆婆,给你五十两银子,如何?不过还请你帮灵儿保守这个秘密,倒不是为了别的,主要是害怕我阿娘知道以后担心。”
听到沈灵说五十两,赵婆子皱了皱眉,“五十两少了。”
沈灵攥了攥拳,没想到这赵婆子岁数这么大了,竟还这么贪,也不知她住在这深山老林中,要这么多钱做什么。
早知道她是个这么贪的人,当初就不应该找她。
就算是没有她,沈灵也知道她这镯子定然是价格不菲的。
不过沈灵也是不准备再退让了,人心不足蛇吞象,这赵婆子这么贪,如果她轻易就答应了她给她钱,那日后岂不是要骑到她脖子上去。
沈灵的小嘴一撇,装作很委屈的样子。
“赵婆婆,你知道的,我那本草园也是刚刚开业,我和我阿娘的钱全都投进去了,这才开业了几天,根本就没赚钱,我哪里有那么多钱呢,如果五十两您不满意,那只好把灵儿的命拿了去了。”
赵婆子盯了沈灵一会儿,看沈灵态度坚决,便点了点头,“罢了罢了,五十两就五十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