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担心,这些东西弄起来虽然是有点折腾,但也不算太麻烦,我有我的渠道的。只是价钱方面,因为都是一手进口的好机器好设备,所以价钱上会稍微有点高。”
“那没关系,只要能弄来设备,再高的价钱也不是问题。”
现在不比后世,供大于求,什么东西只要你有钱,多的是法子能弄来。
现在如果没有关系渠道,哪怕你有钱,想弄来设备也弄不来,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那都是小事。
交付完货款后,还得找运输队把设备运回平城。
这还是陆铮第一次来深市,没有熟悉的运输队,一事不烦二主,陆铮干脆托姜武介绍了他熟悉合作过的运输队。
和运输队沟通好后,因为急着把这批设备运回去投入生产,陆铮没在广省多停留。拿到货后,他和姜武吃了顿饭,就跟着货车踏上了返程。
毕竟是这么一大批重要的设备,虽然运输队是姜武熟悉的,但是如果不跟着车的话,这一路上要是出了什么问题,那麻烦可就大了。
当大货车满载着大批设备回到海棠服装厂时,林晓棠和厂里的员工们看到这些设备,都激动不已。
有了这批设备,海棠服装厂的生产效益一日千里,成倍增长。
生产效益上去以后,货源供应不再是问题,陆铮和林晓棠商量了以后,便有了想继续开省内其他几个市也开一家海棠服装店的打算。
这样一方面既能扩大海棠服装的品牌知名度,也能给他们创造更大的收益,毕竟衣服批发出去的价格,和零售的价格是不能比的。
只是,开连锁服装店,需要海棠服装店有更大的知名度,这样,才能更快打开局面,不用他们再一家店一家店地宣传造势,能省下很多时间精力。
想到宣传,陆铮这时就无比的怀念后世的广告投放,可以说是无孔不入,简单快速,短时间内就能很快打开知名度。
不像现在,没有什么合适的渠道,没有网络,电视也不普及,想打广告都难。
不过想到广告渠道,陆铮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报纸!
在后世,报纸等纸媒已经是日落西山,很少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了。
但现在却不一样,现在电视还是稀罕货,报纸和收音机反而是大家经常用的。
想要做广告,完全可以在报纸上打。
之前,因为卤味店被诬陷碰瓷说卤味店的卤味都是瘟猪肉做的时,平城日报的实习生被收买了给卤味店泼脏水。
在陆铮揭穿他被收买以后,和平城日报的主任孙文有了交情。
想到这里,陆铮立即去找了孙文。
孙文见到陆铮,十分惊讶,
“怎么,陆老板找我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孙主任,我想在报纸上,给我们海棠服装打个广告,想托你给我介绍一下省城日报的主编。”
平城日报只在平城发行,其他市有他们自己的报纸,只有省城日报,是面向全省的,大家都会看到。
那次因为日报新来的实习生钱书明,收了别人的好处,打着平城日报的招牌,给卤味店泼脏水。
被揭穿以后,围观的群众们,对平城日报的公信力产生了怀疑。
关键时刻,是陆铮给了他面子,帮他和平城日报说话,这才成功挽回了信任危机没有对日报造成什么危害。
因此,从人情上来说,他确实欠着陆铮一份情,毕竟人情债难偿。
这一次,陆铮有在省城日报打广告的需求,恰好他与平城日报的主编是关系不错的同学。对于孙文而言,只是做个介绍就能还上陆铮的人情,也不算什么难事。
因此,孙文犹豫了一下,答应下来:
“行,陆老板,你稍等一下,我给我在省城日报当主编的老同学打个电话。”
陆铮点头表示感谢。孙文转身,径直拨通了老同学赵午的电话。
一阵寒暄以后,孙文直接开门见山,和赵午说明了情况,可赵午对此有些抗拒,孙文好说歹说,费了不少口舌,赵午才勉强答应见上一面。
事情办妥后,孙文把赵午的联系方式和地址写在纸上,递给陆铮:
“陆老板,我已经联系过我老同学了,这是他的联系方式和地址,你这两天去省城直接找他就行。”
陆铮赶忙道谢:“好好,真是太感谢了,孙主任!现在时间也不早了,你也快下班了,不如我们一起去吃个饭?麻烦你这么多,我实在过意不去。”
在请孙文吃完饭的第二天,陆铮便坐火车前往省城。
到达省城后,他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去见赵午。赵午原本并不愿意见陆铮,只是看在孙文的面子上,才勉为其难地给了这次见面机会。
他心里想着,等见了面就直接拒绝陆铮打广告的请求。在他看来,省城日报可是全省报纸的门面,怎么能沾染“铜臭味”,登那些广告呢?
到了约定地点,赵午的态度不冷不热,只是维持着基本的礼节,脸色也不太好看。
陆铮看到赵午这副模样,心里明白他的态度,但他并不着急,他自信自己有足够的办法说服赵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