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年助力景隆帝亲政的核心人物之一,崔逖,是太后的眼中钉。
尤其是时疫那事,崔逖敲了闻登鼓,硬是告了御状,把江南王拉下马,相当于将太后的铠甲剐掉一层。
太后心里头怨死了。
事到如今,她还觉得那是崔逖受景隆帝指使,故意给宋家下的套呢。
每每想起此事,太后都恨得牙痒痒。
景隆帝她是暂时不能动,但是崔逖……
这不撞进她手心里了么?
太后眼中闪着恶毒的快意,掷地有声道:
“对此罔顾律法,纵马入宫之人,合该廷杖打死!”
结果,她话音刚落,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大吼:
“别说老子骑个马进宫,便是进金銮殿也使得!”
太后:……
原来崔不是姓崔,是宋摧。
太后恨不得用眼神剐了那个来报消息也不说清楚的太监,更想给宋大将军几耳光:
打马入宫便算了,怎的还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说就说了,偏偏挑她刚大放豪言之后……
呜呜,太后怎么想怎么觉得哪里怪怪的,自己好像掉坑了似的。
景隆帝笑得云淡风轻:
“哦?宋大将军纵马入宫?虽说是死罪,但大将军劳苦功高,廷杖打死也太狠了吧,母后?”
太后捏了把汗,真想回到刚才打自己的嘴:
“是是是,律法虽然无情,但还是要讲究将功赎罪的,万不能打死……”
话还没说完,就被景隆帝笑着截胡:
“到底是母后宽宏大量,那就廷杖一百下,意思意思吧。”
嘎?
太后和宋大将军傻眼了。
他怎么还要打一百廷杖呢?
屁股打烂事小,宋家的面子往哪儿搁?
宋大将军威震朝野,在西北辛辛苦苦打了仗回来,结果一面圣就挨了廷杖!
“圣上,这使不得。”太后急急道:“宋大将军是西北的镇山石,若是打坏了,岂不是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母后,放心吧,打不坏。”景隆帝笑吟吟,转脸看宋大将军,一脸关切:“宋大将军还记得崔逖吗?他不过文人一个,挨了一百廷杖,如今还活蹦乱跳呢。”
“大将军乃顶天立地的武将,定是比一个文弱书生能扛,是吧?”
宋大将军满脸苦涩:
“臣……”
“再说了。”景隆帝又打断他的话,笑容淡淡:“这还是太后宽宏大量,体恤重臣,才从死罪变成一百廷杖的。”
“大将军,还不快向太后谢恩?”
这下连太后的表情也苦涩起来。
她能说什么,人最要命的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于是乎,养心殿外传来一声声棍到皮肉的声响,太后在殿内,是想看又不敢看,坐立不安。
偏偏景隆帝还没眼色,捧着他写的几个破字过来,非要太后欣赏:
“母后瞧瞧,朕的功课可有进益了?”
谁管你有没有进益啊,叫你好好孝顺你的舅舅,你倒是进进脑子啊。太后在心里头暗骂。
面色却还得应付,扯出笑脸来:
“如今朝中事多,圣上还需将心思放在朝政上,莫为怡情小事耽误了大事。”
意思是你还有心思练字?
哀家看你是朝政不饱和,你这皇帝当得,指定有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