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眉头微皱,连忙道:“先前你说很好,怎么现在说尚可呢?”
赵桓说道:“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当着高丽君臣的面,总要给父皇留些面子。”
赵佶心中升起怒火,可是看着逆子大权在握的模样,怒火又没来由的消失,说道:“桓儿,朕整天待在龙德宫很无聊,可否放松些管控,让朕出宫转一转呢?”
赵桓略作思考,回答道:“父皇要出龙德宫,一个月给你一次机会。如果父皇守规矩,后续再酌情增加,乃至于放松管控。如果父皇要折腾,朕拭目以待。”
现在的赵桓,真不怕赵佶搞事情。
钱,赵佶没有!
权,赵佶也没有。
就一个太上皇的名头,抛开这些后,赵佶就是个糟老头子。你无权无势,人家跟着你造反,是图你年纪大?还是图你不洗澡?
赵佶听到一个月只能出去一次,有些失望。可是想着逆子心狠手辣,容易翻脸不认人,也就没有再挣扎,直接道:“多谢桓儿,朕回龙德宫了。”
赵桓道:“父皇慢走!”
赵佶离开垂拱殿回去了,赵桓继续处理着政务。
高丽王和金富轼离开的消息传来,赵桓也没觉得有什么,能派兵去高丽驻军,就达到了对高丽布局的目的。
时间流逝,每天都有江南的消息传回。
杨时和赵鼎到了江南,大刀阔斧的改革,更有朱伯材在江南不断的株连涉及造反的官员和豪绅商人。
一批一批的人被杀,也有一批一批的钱财送回。
期间,杨时也不断派人上报,请求朝堂抽调官员。
政事堂每天都在开会选调官员,好在大宋有充足的官员备选。因为这些官员的空缺,反而能安排大批官员去任职。
转眼十月中旬,赵桓在处理政务时,周瑾来禀报道:“陛下,王德和徐兢回京了,都在宫外求见。”
赵桓吩咐道:“传!”
王德和徐兢回来,意味着出使高丽的人也就齐了。同时,跟随王德出使的一千五百精兵也已经挑选,都是从岳飞麾下抽调的人。
旨意下达,王德和徐兢联袂进殿。
徐兢不到四十岁,原本因为他父亲和蔡京私交好,被贬官后仕途暗淡,他自身都寄情于山水,研究书画去了。
没想到皇帝突然召见,要让他跟着出使高丽,使得徐兢心中又生出无尽的希望。
王德也才四十岁,可他是武将,至今才担任武校尉。这辈子,也就入伍从军混口饭吃,即便有一身武勇,也难以施展抱负了。
现在,他以武校尉的身份入了皇帝的眼界,被召入朝廷。不管要安排他做什么,他内心却无比激动。
要面圣了!
一介武人面见圣上,这便是最大的荣耀。
两人站定后,齐齐行礼道:“臣徐兢(王德),拜见陛下。”
赵桓看着到齐的两人,心中也颇为期待。他没有兜圈子,开门见山说了让徐兢协助李光出使高丽,以及让王德率领一千五百士兵去高丽驻军的事情。
整体的情况阐述清楚,赵桓问道:“你们两人跟着李光去高丽出使,可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