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之前在农业方面接触较多,去田间可能会有更深刻的感悟。”
“要是对商业感兴趣,去经商或许能发现新的问题。”
他们在权衡利弊,思考着如何通过这次体验,为自己的仕途和为百姓谋福祉积累更多的经验。
在讨论的过程中,考生们对于不同的选择也产生了争论。
“我觉得下地最好,农民是国家的根本,了解他们的生活和需求,才能真正为他们解决问题。”
“经商才是关键!商业的发展能带动国家的经济,增加税收,促进就业,只有商业繁荣了,国家才能富强。”
“你们都别争了,当工匠也很重要,工匠们的技艺是国家文化的瑰宝,传承和发展这些技艺,能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他们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但在争论的过程中,也互相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对各个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赵谦微微抬手,示意大家安静,接着说道:“七天之后,你们要将自己在这七天里的感悟详细地写下来,呈递给陛下。”
“陛下希望通过这次考核,看到你们对社会各阶层的了解,以及你们对民生百态的感悟。”
“这不仅是对你们观察力和思考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你们能否心系百姓、关注社会的一次检验。”
“在这七天里,你们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所选的行业中去,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思考。”
“不要走马观花,敷衍了事。”
“陛下希望看到的是你们真实的感悟和深刻的见解。”
考生们纷纷点头,表示明白了赵谦的意思。
“好了,现在你们可以去准备了。”
“记住,七天后准时将感悟呈递上来。”
赵谦说完,便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考生们陆续离开考场。
……
金陵皇宫。
赵谦、解缙、夏元吉、黄观、杨士奇、杨荣、杨溥几人手中捧着记录考核情况的文书。
几人来到朱允熥面前,齐齐跪地行礼。
赵谦率先开口,“陛下,此次考核已经按照您的旨意安排下去。”
“第一轮考核极为严格,淘汰了不少人。”
“那些未能通过的,皆是在定力和纪律性上有所欠缺之人。”
朱允熥微微点头,脸上并未流露出太多的在意。
他看向众人,缓缓说道:“淘汰一些不合格的人是必然的,朕更关心的是第二轮考核中。”
“你们觉得去田地体验、去经商历练,亦或是去当工匠实践的考生,谁更有潜力?”
解缙向来才思敏捷,他微微欠身,率先答道:“陛下,依臣之见,去田地的考生或许更能体会到民生之艰难。”
“民以食为天,农业乃是国家之根本。”
“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们一同劳作,能真切地了解到农民的疾苦和需求。”
“日后若为官,定能在农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有所作为,为百姓谋得更多福祉。”
夏元吉则捋了捋胡须,沉稳地说道:“陛下,经商之道亦不可小觑。”
“如今我大明商业日益繁荣,商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去经商的考生能在市场的浪潮中学会洞察商机、应对风险,培养出敏锐的经济头脑。”
“他们日后若能将所学运用到国家的经济管理中,定能为我大明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黄观皱着眉头,认真思考后说道:“陛下,工匠们掌握着精湛的技艺。”
“去当工匠的考生能深入了解到工艺制作的流程和精髓,这对于推动我大明的手工业发展、提升国家的工艺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而且,工匠们的专注和执着精神,也能感染这些考生,让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严谨和负责。”
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对视一眼,杨荣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这三个行业各有其独特之处,都能让考生们学到不同的东西。”
“去田地能培养他们的悲悯之心和对基层的了解。”
“去经商能锻炼他们的商业头脑和应变能力。”
“去当工匠能塑造他们的工匠精神和专注品质。”
“很难说哪个行业的考生更有潜力,关键在于他们能否在这七天的体验中有所感悟、有所成长。”
朱允熥听着众人的回答,微微颔首,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他缓缓说道:“你们所言皆有道理,朕安排此次考核,就是希望考生们能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了解不同行业的情况。”
“无论他们选择哪个行业,只要能用心去体验、去思考,都能有所收获。”
“朕期待着他们七天后的感悟,看看谁能真正从这次体验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大明的栋梁之才。”
几人听了朱允熥的话,纷纷点头称是。
他们深知,这次考核不仅仅是对考生们知识和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他们综合素质和人生阅历的一次提升。
而朱允熥的这番话,也让他们对这次考核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