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则下令将倭寇头目严加看管,准备从他口中挖出更多关于倭寇残余势力的情报,为后续的清剿行动提供线索。
“把他压下去,给我好好的审!”
李景隆冷声说道。
紧接着,便开始盘点此次的损耗。
在这场针对倭寇盘踞岛屿的扫荡行动中,大明军队虽最终大获全胜,但也付出了一定代价。
从人员伤亡来看,在丛林遭遇倭寇暗箭突袭时,有十余名士兵中箭受伤,其中三名伤势过重,不幸牺牲。
在山洞攻坚时,由于洞口狭窄,倭寇凭借有利地形顽强抵抗,明军推进艰难。
期间,有二十余名士兵被倭寇射出的箭矢和投掷的石块击中,五名士兵因伤势过重失去了生命。
不少士兵不慎踩中陷阱,虽多数因反应敏捷或战友及时救援而未受重伤。
但仍有七八名士兵因陷阱底部尖锐竹签的刺伤,伤势严重,其中两人最终不治身亡。
综合来看,在此次扫荡行动中,大明军队约有十名士兵壮烈牺牲,四十余名士兵受伤。
这些伤亡对于一支训练有素的大明军队而言,虽未伤筋动骨,但每一位将士的伤亡都令人痛心。
他们为了剿灭倭寇势力,奉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从装备损耗角度,火炮在多次轰击过程中,部分炮管因连续发射过热受损,约有五门火炮需要返厂维修。
火枪和机关枪在长时间使用后,部分零件出现磨损,约二十余支火枪和五挺机关枪需要更换关键部件。
盾牌在抵挡倭寇箭矢和石块时,不少出现破裂、穿孔,约三十余面盾牌无法继续使用。
同时,还有一些营帐、行军器具等在战斗和行军过程中有所损坏,需要进行补充和修缮。
李景隆和王景弘站在营地中央,望着那些受伤士兵被抬进营帐,以及一堆损坏的物资,心中满是沉痛。
李景隆紧紧握着拳头,双眼通红,咬牙切齿地说道:“这些倭寇,真是死不足惜!”
“看着兄弟们受伤牺牲,装备损耗如此严重,我恨不得把岛上这些倭寇全都从地里刨出来再杀一遍!”
王景弘也是一脸悲愤,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们深知,每一位伤亡的士兵都是大明的热血儿郎。
每一件受损的物资都凝聚着无数工匠的心血。
这些损失,不仅是数字,更是他们心中难以言说的痛。
夜幕降临,整个营地被一种压抑的气氛所笼罩。
审问倭寇的士兵匆匆赶来,将记录着从倭寇头目口中审问出情报的纸张递给李景隆。
李景隆展开纸张,借着营帐内微弱的灯光仔细阅读,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
看完后,他将纸张递给王景弘,说道:“这些情报至关重要,关乎着后续对倭寇残余势力的清剿。”
王景弘看完情报,神色凝重地说:“事不宜迟,得尽快把这些情报,连同咱们此次行动的伤亡和损失情况,一同传递给在倭国的郑和大人。”
“让他知晓这边的详细情况,也好做出下一步的部署。”
李景隆立刻叫来一名传令兵,严肃地叮嘱道:“你带上这份情报,日夜兼程赶往倭国,务必将情报安全、准确地交到郑和大人手中。”
“这关乎着众多将士的生死和对倭寇清剿的大局,绝不能有丝毫差错!”
传令兵一脸坚毅,单膝跪地,大声应道:“大人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说罢,他接过情报,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而李景隆和王景弘则在营帐内,继续商讨着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他们的眼神中透着坚定,誓要将倭寇势力彻底根除,为牺牲的将士们报仇雪恨。
……
郑和在倭国营帐中收到李景隆派人传来的消息。
看着手中记录着岛上战况、伤亡损失以及倭寇情报的文书,面色愈发凝重。
他深知此事重大,必须即刻让陛下知晓,以便朝廷做出更为周全的决策。
郑和没有丝毫耽搁,立刻招来一名亲信将领。
将整理好的关于倭国近期局势、此次海外岛屿倭寇清剿详情以及残余倭寇可能藏身之处等相关情报,郑重地交到他手中,神情严肃地说道:
“你即刻挑选快船,带上这些情报,以最快的速度返回金陵,面呈陛下。”
“一路上不得有丝毫懈怠,务必将情报安全无误地送到陛下手中。”
“这关乎着我大明在倭国的布局以及对倭寇的后续清剿,容不得半点闪失。”
亲信将领双手接过情报,单膝跪地,语气坚定地回应:“大人放心,末将定当拼尽全力,不负所托!”
言罢,他迅速起身,疾步走出营帐,挑选了数名经验丰富、水性极佳的水手,登上一艘快船。
快船如离弦之箭般驶离港口,在大海上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