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李爱花极力掩饰,心细如发的胡林怎么可能没发现。
这让她想起了一件事儿。
李爱花的精神是有问题的。
她前夫就是导火索。
当时她该不会想到了那些事?
不能吧?
她编造的故事,和李爱花本身的经历、身份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啊!
就上门讨要钱这一点相同。
不至于这也能想到自个儿身上去吧!
她什么脑回路?
“行吧。阴差阳错让那个经理彻底相信了我的话,也是歪打正着。
这事你要记住了,可别在日后露出马脚。
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
一个假身份,有时候能省去很多麻烦,有时候还能成事儿。
今天我和那经理的谈话你回去后好好想想。
这里面有很多门道,你今后都用得上。
有什么不懂的,实在想不明白了再来问我。
今后,特别是我跟人做买卖的时候。
你要多看,多思。
再融会贯通,变成你自己的东西知道吗?”
胡林没有说得太细,等李爱花想自个儿想想。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有时候饭给喂到嘴边了了,反而让人失去了想要主动了解一样东西的动力。
“闺女,我为什么要学这些啊?”李爱花迟疑的问。
她学这些来做什么?
“你先学,日后你就知道了。”胡林卖了个关子。
胡林和李爱花去到靠近另一头,出城去市里的路边看见了在修路的一群人。
农民工干得热火朝天的,一个个看着也都和先前在县城里修房子的那批人差不多。
“你来问。”胡林怕又遇到刚才的那种人,索性让李爱花问去。
“诶。”李爱花先一步推着自行车过去。
准备去问离她们不远处干活儿的工人。
胡林跟在后头,晃悠晃悠的过去。
李爱花先是问了这里的管理员在哪儿,然后推着自行车去找管理员。
她运气不错,这个工地上的管理员挺好说话的,人也热情没架子。
还帮着李爱花找水泥口袋把背篓垫好后,跟李爱花一起铲沙子。
“大妹子,你们是这附近那个村的啊?
这两天来了几个来看自家男人的,一问还都是几个不同村的。
你们这儿附近的村庄还挺多的。”
这人不是本地人,操着一口口音忒重的普通话,还话唠,干活儿嘴里也不忘叭叭。
“小河村的咧。刚才您带我去拿水泥口袋的地方,就是你们晚上睡觉的地方吗?”
这管理员说的普通话,李爱花听起来很吃力。
但她想着人家这么热情,自己只能竭力交谈。
而且她也有些好奇。
那地方看起来简陋得很,是用木板搭建的,看外形像是临时住宿。
她瞧了一眼,地面是螺旋形的铁架,上面是木板通铺。
没看见枕头、被子这些,就连门都没有。
她都不敢确定那是住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