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熟悉彼此,却又努力靠近彼此。
箫瑜安站在不远处,看着那一家三口的身影在晨光中拉长,她轻轻扬起唇角,目光温柔而平静。
身旁,箫珏与秦朝颜并肩站着,一左一右,恰好将她围在中间。
良久,马车缓缓离去,风吹动树影,远行的人最终消失在大道尽头。
身旁的箫珏看了她一眼,伸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声音温和低沉,“走吧,回家。”
她转头看他,又望向另一侧站着的秦朝颜,两人都没有催她,只静静等她。
箫瑜安点了点头,跟了上去。
京城的日子依旧有条不紊地继续着。
王府上下忙着筹备箫珏与秦朝颜的大婚,红绸银线,喜气渐浓。
箫瑜安本想出一份力,却被箫唯曦拦住了。
“你替人求亲这事已经够了。”箫唯曦一边抿茶,一边似笑非笑地看她,“再插手筹备婚礼?那成什么了?大家都盯着呢!”
“放心,我与陛下会一一操办好,你只管当个自在世子去。”
箫瑜安拗不过她,只得作罢,日子便也悠然而充实:
偶尔外出,被一众姑娘少年簇拥着追着打听八卦或是聊聊天;偶尔与唐清若姐弟结伴游湖喝茶;更多时候,则是在秦川柏与箫唯曦的联手“摧残”下,日日习武不敢懈怠。
——
金銮殿中,气氛凝重。
兵部尚书神色严肃,抱拳出列:“陛下,金炎近日动作频频,已连扰边境三日,恐非虚张声势,而是有备而来。”
“哼!”一位老臣冷声道,“那帮野蛮人,我们还没清算旧仇,他们竟敢先挑衅!”
又一位将领拱手补充:“边疆虽有杨将军镇守,但金炎人马集结,声势凶猛,恐怕难以久守,应及早援军。”
皇帝目光沉定,缓缓开口:“诸位,谁愿领兵前往?”
殿中一时寂然。
忽而,唐青垣自人群中踏出,正色行礼:“陛下,臣愿往边疆,与杨将军并肩守土。”
语罢,一旁的五皇子也迈步而出:“儿臣恳请与唐校尉同行,为国效力。”
朝臣间顿时议论纷纷。
“唐校尉已随唐将军征战几年,有战场经验,五殿下虽年轻,倒也算合适。”
“要臣说,如今最稳妥的选择,还是请秦侯出马。”
“可秦侯受伤,不当曾经,岂能轻动?”
有人转头,目光掠向站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秦川柏:“虽不能亲赴前线,坐镇中军,调度指挥,亦是上策。”
一时,众多目光齐齐落向秦川柏。
然而,皇帝摆手制止了议论,“不妥。”
朝臣一愣,面面相觑。
皇帝缓缓道:“秦侯征战多年,身经百战,几度生死,身负旧伤未愈。
更何况,秦侯与家人分离多年,如今方才团圆,朕岂能忍心,再将他驱使于千里之外?”
他的目光在群臣之间扫过,语气渐冷:“我大墨何曾缺少英才?岂能事事仰赖一人?”
殿上众人齐齐垂首,不敢再言,换谈他人。
“那……世子如何?”一年轻臣子人突然提及箫瑜安。
箫瑞琛皱眉,还未开口就被一位老将抢先。
“不可!”老将脸色冷峻,“战场非练兵场,箫世子虽有几分武艺,但毕竟年少,断不可轻投前线。”
“是啊,到底是年少易冲动的年龄,还需打磨。”
见此,年轻臣子闭嘴,缩了回去。
又是议论好一会儿,事情才算有了结果。
皇帝拍板定音:“传旨,宋将军、李将军带领大军前往西南边境,唐青垣与箫琢琰随同,五日后整备启程。”
“臣等\/儿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