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铁蛋这几天受到了惊吓,姜宁想带着他们早点回去休息。
陆征送一大两小往家里走去,在路上,几人商量着:“你们两个小家伙是不是要再想一起称呼?难道以后都喊婶婶吗?”
“为什么不能喊婶婶?”小花歪着小脑袋看着陆征。
她从有记忆起就是姜宁在带着她,在她的心里婶婶是比妈妈还要亲的存在。
“没有为什么,姜宁已经跟老李家没什么关系了,再喊婶婶就不合适了。”陆征摸了摸鼻子,他单纯的就是不想姜宁再跟李志远扯上关系。
“那我们能喊你妈妈吗?”铁蛋突然轻声说道,好像生怕被拒绝。
姜宁听到他的这个问题就是一怔,心里暖烘烘的,眼眶也不禁有些湿润。
她笑着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说:“好,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妈妈,我会一直照顾你们,再也不会让你们受委屈了。”
“妈妈!”小花张着小胳膊要抱抱。
姜宁弯腰将她抱了起来,感受到小花的小脑袋搁在了她的脖颈处。
陆征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嘴角也不自觉地上扬。
回到家后,姜宁给两个孩子洗了热水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又给他们一人冲了一杯奶粉。
看着两个孩子很快睡着后,姜宁才从卧室走了出来。
看到还坐在客厅的陆征,她不由得问道:“你怎么还在这?”
陆征一口水差点噎在喉咙里:“你这过河拆桥的也太快了吧!”
姜宁揉了揉抽痛的额角,“折腾了这么多天,你不累啊!赶紧早点回去休息吧!明早我把他们两个送到胡梅妈妈那里,还要赶紧回学校去呢!”
最近她可是请了不少假,回去以后要赶紧将落下的课补上。
“行吧!”看到姜宁是真的累了,陆征无奈的站起身离开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姜宁就早早地把铁蛋和小花送到了胡梅母亲那儿。
胡梅母亲往姜宁手里塞了几个热气腾腾的包子,叮嘱她路上吃。姜宁接过包子,匆匆道了声谢,便急忙往学校赶去。
一进教室,同学们看到姜宁回来,一下子都围了过来。
大家七嘴八舌,满脸关切地询问她这几天的情况。姜宁只是简单回应了几句,心里却一直惦记着落下的功课。
她微微一笑,安抚好同学们后,就一头扎进了学习里。
时间很快到了下午,姜宁来到图书馆,找了个位置坐下。、
她刚把书本拿出来,还没来得及翻开,就有一个人走进来,轻声告诉她外面有人找。
姜宁心中疑惑,合上书本起身往外走去。到了外面,发现竟是许久未见的薛秘书。
薛秘书微笑着和姜宁打招呼,寒暄几句后示意她去人少的地方说话。
姜宁知道他能来学校找她,一定是有重要的事,还不好在电话里说。
“姜宁同学,听说你开的文具店生意很不错!”薛秘书的这句话并不是疑问句,这说明他一直有关注自己。
姜宁不好意思的笑笑:“就是小打小闹而已。我那个小店不值得薛秘书浪费时间关注。”
“你的店是不大,闹出来的事可不小。”薛秘书指的是办工商执照的事。
姜宁跟他说了几句后,还是对他的来意摸不着头脑。
“领导觉得姜宁同学是有能力的,只是经营这么一个小文具店太屈才了。”薛秘书突然说道。
姜宁微微一怔,不明白薛秘书话里的意思。
还不等她发问,薛秘书接着说:“领导想交给你一项重要的任务。你知道京市的棉纺二厂吗?领导想让你去当棉纺二厂的厂长。”
“啥?”姜宁吃惊的瞪大眼睛看向薛秘书,“你跟我开玩笑呢吧!我还是学生呢!”
薛秘书微笑着摇摇头,“我可没开玩笑。棉纺二厂已经经营不下去了,工人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开工资了。可这个厂不但有几千的员工,更有不同的意义。领导希望能找个有能力的领导,带着这个厂扭亏为盈。更是在这个经济转折的时候,给其他的国企做一个榜样。”
姜宁嘴角忍不住抽了抽,“大领导也太看得起我了。”
薛秘书认真的看着姜宁:“其实,领导做这个决定也是思考了许久的。甚至是力排众议,保举你做这个厂长的。但是,领导也说了,最后还要尊重你的意见。你如果不愿意,那也不会勉强。”
姜宁苦笑的看着他,他都这样说了,自己怎么拒绝。
说句不好听的,她要是真的拒绝了,那岂不是不给领导面子?
她不但要接下,还要高高兴兴的接下来,要不该有人说她不识抬举了。
姜宁沉思片刻,缓缓开口:“薛秘书,感谢领导的信任,我愿意接下这个任务。领导也知道这个任务十分艰难,那我是不是能有点特殊支持啊?”
薛秘书微笑道:“领导看重的就是你的能力和冲劲。姜宁同学,你有什么需要随时都可以跟我说。”
姜宁假装开玩笑般的说道:“你现在当然是我说什么都能答应,等我真的找上门需要你帮忙的时候,你该不会躲着不见我吧!”
“怎么会!”薛秘书哭笑不得的说道,“你要是真的能把棉纺二厂救活了,不但我感谢你,我们全家都要感谢你。”
姜宁:这怎么听着不像句好话呢?
“我大姨一家就在棉纺二厂,你要是救活了那个厂,也就相当于救活了我大姨一家。”薛秘书笑眯眯的说道。
“那我能不能提前见见你大姨?”姜宁趁机提出第一个要求。
薛秘书也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当然没问题,我今晚就给你们约时间。”
姜宁知道计划经济时代,国企是国家的命脉,几乎啥都包揽,职工端的是“铁饭碗”,国家给补贴,日子过得稳当。
但是,国企效率低得吓人。
很多企业靠国家输血活着,管理混乱,设备老旧,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库存一大堆,亏损一年比一年严重。
就算是企业快支撑不下去了,可这些国企的员工还自持身份,瞧不上私人企业,更不愿意配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