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忆 修改于65
小美在行里办公室工作了几年后,就调到了业务部门。又是一年的岁末年终,写工作总结对于她而言已并非难事——过往的总结材料静静躺在电脑文件夹里,只需稍作修改润色,便能“旧貌换新颜”。然而,真正令她眉头紧锁的,是那些月度、季度需上报的报表工作。
年末本就是事务繁杂的高峰期,各类报表偏偏在此刻扎堆。这些报表如同精密仪器的零部件,每一个数据都容不得半点差错。一旦出错,轻则在内部流程中返工,重则影响全局。尤其是上报省级分行的报表,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会让自己陷入难堪境地,还可能波及科长乃至分管领导。
小美听丈夫黎远山回来说,去年他们行里有个科室的小年轻,就因疏忽将一个关键数据小数点前移一位,部门主任和分管领导事先也没核查一下,导致全行利润数据出现偏差,不仅在全行例会上被点名批评,年终奖也因此泡汤。
周六晚上,厨房飘来糖醋排骨的香气,黎远山端着小搪瓷锅从厨房出来,小美赶紧把隔热垫放好。搪瓷锅里还冒着热气,她拿起筷子开始大块朵颐。对面坐下的黎远山用筷子指了指妻子手边那份翻开的报表:\"你做报表的时候一定检查仔细了,别忘了让分管的副科长审核。上个月,我们科技部的人又因为漏报数据,整个部门的绩效都打了折扣。\"他说着夹起一块炖得软烂的萝卜塞进嘴里,边吃边说:\"记住,上报省行的报表尤其要仔细些。人家副科长虽然年轻,但科班出身,经验比你丰富,你在这方面要不耻下问,多向人讨教。。。\"
“快吃吧,美味当前还堵不住你的嘴。”小美夹起一块排骨放到丈夫碗里,“你平常不总强调食不语么,还唠叨个没完了?”
“我这么唠叨还不是为你好”
黎远山夹起碗里那块排骨,啃了一口,边嚼边说道:\"我们现在对报表数据盯得特别紧。上周例会行长特意强调,要是再出现报表差错,直接和部门评优挂钩。\"
他说完后,几口把排骨啃完,抬头看了她一眼又道:\"你做好报表后先自己认真核实一下,要是遇到拿不准的数据,随时问下。别抹不开面子。\"
俩人正吃着饭,黎远山放在桌上的手机突然发出\"叮\"的轻响。他用餐纸擦干净手,拿起来点开短信,眉头微蹙道:\"分管领导发短信催促进度了,我得抓紧时间给他赶稿子了,你自己吃吧,我得去行里了,晚上不回来了,记得把门反锁。\"他说罢,匆匆扒完碗里最后几口米饭,起身时还不忘拍叮嘱妻子道,\"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刚去新部门,有些业务还不太熟悉,每次多检查上几遍,就不会出问题了。\"
与妻子方小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黎远山在过去的两年里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角色转变,从一名业务精英转变为行政中枢的核心人物。
曾经,他在岛城工商银行信贷部工作时,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专业素养。他以精准的风险评估能力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为基础,连续三年荣获全行“风控标兵”的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他工作成绩的充分肯定。
在这几年的信贷工作中,经他手审批的企业贷款数量众多,但他始终能够将不良率控制在全行最低水平。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他无数个深夜伏案核对企业财务报表的辛勤付出,以及与客户经理们反复推敲授信方案的无数次会议。这些努力和坚持,使得他所负责的业务领域成为了全行的标杆,为银行的稳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黎远山还牵头建立了小微企业信用评估模型,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更为省行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模板,后被广泛推广使用。这一模型的成功应用,不仅为银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更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融资渠道,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那些深夜伏案工作的日子,以及与客户经理们共同探讨授信方案的会议,都成为了黎远山职业生涯中最为闪耀的注脚,见证了他从一名普通信贷员成长为行业内的佼佼者的历程。
然而,人事的一纸调令,让他离开了熟悉的信贷审批台。初到市行办公室时,面对纷繁复杂的行政事务,曾经的信贷“专家”也有过短暂的手足无措。从安排行领导日程、统筹全行会议,到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衔接,每一项工作都与他过去的专业领域截然不同。但多年在信贷条线培养出的严谨作风和学习能力,让他迅速适应了新岗位。
如今作为办公室主任,黎远山的办公桌上永远摆着三个待办文件夹:红色标注的是行务会议纪要,黄色的是紧急公文流转,蓝色的则堆满各部门协调函件。虽然不再直接参与信贷业务,但文秘工作依然需要他发挥专业特长。行领导关于普惠金融、风险防控的讲话稿,他总会结合在信贷部积累的实战经验,加入最鲜活的案例和最精准的数据。
去年全行风险管理会议上,行长那份获得总行领导点名表扬的工作报告,就是他连续三天泡在办公室,逐字逐句修改到凌晨,连文中引用的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十几个核心指标,都亲自到信贷管理部复核三遍。
尽管早已脱离具体信贷实操,但黎远山深知,办公室作为全行运转的“神经中枢”,每一个文件的流转、每一场会议的组织,都在无形中影响着整个机构的运行效率。就像他当年在信贷部把控风险一样,如今他也要确保办公室的每一项工作都严丝合缝,为全行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年关将至,整个单位都进入了“战斗模式”。清晨七点半,天还未完全透亮,办公楼的灯已次第亮起;深夜十一点,加班的同事们依旧在工位上忙碌,办公区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打印机吞吐纸张的嗡鸣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