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应见唐辰不像是开玩笑的模样,便拉着他低声道:
“唐大人,您这是唱的那出戏啊?”
唐辰笑着反问道:“那得看大人您要唱哪出?”
刘应被他说的一头雾水,“统领大人您有什么事就吩咐,也好让下官心里有个谱。”
唐辰神情严肃道:“大人,我真报案,还是大人您家乡湖州的案子。”
刘应见他突然变得严肃,跟着也变得认真起来:
“湖州的案子?”
“湖州董家,大人熟不熟?”
“同乡为官,他家是湖州吴兴大户,我家在长兴县下辖的一处乡野山村,听说过,但没见过。”
“他家……”唐辰简略地将那位死在徐府的董家小姐的事,给刘应说了一遍。
刘应皱眉沉思一番,道:“这么说来,确实归我管。只是那个徐家长孙现关在何处?大人您要让此案办成什么样的?”
这话的意思是在问,苦主是谁?是那位徐家长孙,还是董家那兄弟俩,这事得由苦主提告才行。
然后,便是你想通过此案达到什么目的?
是扳倒董家,还是扳倒徐家?
亦或者是仅仅只是为那位不明不白死去的董小姐申冤?
唐辰笑了笑道:“大人身负皇命,为民昭雪审案当是秉公办理。”
他才不会将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呢,领导的想法都告诉你了,那你还怎么进步,这事当然要靠你自己去揣摩。
揣摩对了,领导有好事自然会想起你,揣摩错了,领导甩不掉黑锅的时候,也会想起你。
听完这话,刘应又是一阵沉默,最后冲着唐辰一抱拳:
“唐大人,下官先去江宁向孙山和陆良宣旨,然后再去苏丘探知你说的此案,下官身负皇恩,定会秉公办理。”
唐辰点了点头,互相又说了一些勉励的话。
刘应唤来随从将江宁东城所统领地印信和官服,交付给唐辰,确认无误后,便马不停蹄地渡江而去。
至于地上的那些倭寇军功,这位巡按大人已经看不上眼了,他要办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哪里还需要什么倭寇脑袋。
他不需要,自然有人需要。
这边才离开,张少波和余大有就陆续而回,看他们春风满面的样子便知谈的相当满意。
张少波迫不及待地对唐辰伸出两根手指头,嘿嘿笑道:“两千两,怎么样?价格公道吧?”
余大有不屑地冷哼一声:“才这么点钱,就把你张三少打发了,你这也忒好打发了。”
“卧槽,那你谈了多少?”张少波不服地推了余大有一把,没推动。
余大有也伸出两根手指头。
“还不是一样。”张少波见此,不屑地撇了撇嘴。
余大有没理他,收起一根手指头,道:“一千两银子。”
“焯,比我还少,你还有脸说。”张少波骂道。
不理会张少波的谩骂,余大有慢条斯理地将收起来的那根手指头重新伸出来:“加一千盐引。”
唐辰笑道:“余大哥当千户亏了,该当掮客经纪必定发大财。”
一千盐引听上去不多,可有了这个等于你有了贩卖食盐的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