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弘历被抓的消息传来时,皇太极当场就气得脸色铁青,一口鲜血喷出,然后再次昏倒在原地。他怎么也没想到,弘历居然也被明军俘虏了。
连续两位皇帝被俘虏,这对于一直以爱新觉罗姓氏为荣的皇太极等人来说,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的巨大打击,更是对整个大清的沉重一击。在他们眼中,皇帝就代表着大清的威严和荣耀,两位皇帝被俘,意味着大清的尊严已经跌落谷底。
努尔哈赤看着昏倒在地上的皇太极,眼中满是忧虑和痛心。他连忙上前轻轻摇晃着皇太极的身体,焦急地呼唤着:“皇儿,你怎么了?”然而,皇太极此时已经陷入了昏迷,没有任何回应。
营帐内一片死寂,众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绝望和无奈。他们围坐在皇太极身边,低着头,仿佛在思考着满清的未来。但他们心里都清楚,此刻的局势已经无比严峻。
等皇太极悠悠转醒,营帐内再次弥漫起紧张又压抑的气氛。众人神色凝重地围聚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与疲惫。
努尔哈赤匆匆来到床榻旁,目光紧紧盯着皇太极,满脸关切地问道:“皇儿,你现在感觉怎么样,可有什么不适?”
皇太极此刻哪还有心思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他强撑着身体,咬着牙,费力地爬起身子,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毅,说道:“父皇,我没什么大碍。现在最重要的是为我们大清的未来找一条出路,我们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
皇太极的声音虽有些虚弱,但却充满了力量,可现场的众人却全都沉默下去。康熙、乾隆两个位面先后被攻破,玄烨与弘历这两位皇帝更是沦为明军的俘虏,他们的惨状可想而知。
而且他们在战场上多次遭遇惨败,清军的士气早已低落到了极点。此刻,众人对这场战事已经不抱有任何希望,心中被绝望的阴霾所笼罩。
皇太极看着消极低落的众人,心中涌起一股怒火,他怒声喝道:“你们这是做什么?现在还没到最后一步,鹿死谁手尤未可知!可你们作为爱新觉罗家族的子孙,现在就已经放弃了吗?”
皇太极的眼神中燃烧着怒火,他继续说道,“从几百年前开始,我们与宋朝和现在的明朝,甚至与整个中原都是世仇。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我们经历过无数次的挫折与磨难,大金时期,我们面临宋朝的打压;后来又与明朝在边境征战多年。可即便如此,我们依旧屹立在这片土地上!爱新觉罗家族是不可战胜的!我们的血脉中流淌着坚韧与不屈,这是我们骨子里的东西,任何敌人都不可能将其抹去!”
努尔哈赤看着皇太极,眼中满是欣慰与赞许,他微微点头,说道:“没错,我们是不可战胜的!我们一族几百年来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与沧桑。想当年,我能以区区十三副盔甲起兵,建立金朝。在那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我们靠着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一步步发展壮大。而你们,在我打下的基础上入主中原,更是凭借着坚定的决心与顽强的毅力,征服了这片广袤的土地。皇儿说得对,没到最后一刻,我也决不放弃!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我们也绝不退缩!”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话语如同一束束强光,穿透了众人心中绝望的阴霾,让福临等人为之大为感触。他们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斗志,几人齐声高喊道:“决不放弃!”
皇太极看到众人被重新点燃的斗志,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我大清虽说有着七个位面,但我和父皇所在位面的力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如今明朝又拿到了两个位面,而且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依我判断,接下来他们恐怕会选择对我们逐一击破。如果我们还像现在这样分散,那迎接我们的只有慢性死亡,大清迟早会被他们一点点蚕食殆尽。”
胤禛听了皇太极的话,想起之前皇太极说过的话,心中顿时明了,他对着皇太极说道:“先祖,您的意思是现在就需要我们合兵一处共同抵御大明?”
皇太极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说道:“没错,我就是这么想的!而且我认为胤禛那里的大清就是最好选择。放弃其他位面虽然有些可惜,但我们手上的兵力会大幅上涨,到时也有能与大明有正面交锋的资本。只有集中力量,我们才有希望在这场战争中逆袭,才有机会夺回失去的一切。”
努尔哈赤看着皇太极,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他想要说什么,但最后还是没说出口。其实他想说,为什么要选择中原地区而不是他们的祖地?
如果是平时,努尔哈赤肯定更喜欢中原地区那肥沃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和发达的经济。可现在面对强敌,他更想给自己留条后路,想着或许退守祖地,凭借熟悉的地形和环境,还能有一丝生机。
可看到皇太极眼中那决绝的神情,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那个自己。努尔哈赤咬了咬牙,决定陪皇太极拼一把。他也清楚,此刻只有团结一心,全力一搏,或许还有一丝渺茫的机会。
由于时间极为紧凑,每一分每一秒都丝毫不敢耽搁,众人立即对具体的应对措施展开了紧张而有序的安排。大殿里,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每个人脸上的神情都透着凝重与决然。
满清皇帝各抒己见,讨论着每一个细节,从兵力部署到物资调配,从战略规划到战术执行,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斟酌,不容有丝毫马虎。
随着讨论的深入,各项措施逐渐清晰明确,随后众人便马不停蹄地各自回到原本的位面,争分夺秒地进行准备。
也许是时间上实在来不及做好万全的准备,福临和颙琰在调兵过程中做出了令人发指的决策。
他们竟然允许军队对汉人百姓进行劫掠。那些如狼似虎的士兵,像蝗虫一般涌入村庄和城镇。他们冲进百姓的家中,抢夺百姓们赖以生存的财物,将百姓们辛苦积攒的家当洗劫一空。
房屋被拆毁,粮食被掠走,牲畜被强行拉走,原本宁静祥和的乡村和热闹繁华的城镇瞬间变得满目疮痍,哭声喊声此起彼伏。
然而,福临和颙琰始终不敢对百姓们亮起屠刀。弘历的下场历历在目,被明朝的于谦追了大半个满清,这才让他们没有下达屠城的命令。
但失去了全部粮食的百姓又能坚持多久呢?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孩子们饿得哇哇大哭,老人们奄奄一息,年轻人虽然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但在现实的困境面前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其他几个满清位面也都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忙着调兵遣将。胤禛那里同样忙得不可开交,仿佛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团乱麻。
这么多人的到来,使得各种资源都变得极度匮乏。无论是房子还是粮食,都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于是,胤禛咬了咬牙,同样做出了一个残忍的决定。
他带人开始霸占百姓的房屋,这些房屋有的是百姓世代居住的祖屋,有的则是他们用一生的心血换来的安身之所。士兵们不由分说地冲进百姓家中,强行将他们赶出门外,不管百姓们如何哀求,如何哭诉,都无济于事。
随后,胤禛又将大部分百姓全部迁徙到其他位面,使得京城周围几乎全被满人所镇守。至于剩下的小部分汉人百姓,一部分留着给他们种地,以维持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另一部分则是留着让朱元璋投鼠忌器,不敢轻易使用火器。胤禛认为,只要汉人百姓们还被控制在满清手中,朱元璋就会有所顾忌,不敢对他们发动大规模的炮击。
满清这边如火如荼地准备着,然而,这却让大明这边有些摸不到头脑。
万历、崇祯位面大明安插在满清那边的探子这几天传回来的消息堆积如山,就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朱元璋等人的心头。
探子们的报告详细地描述了满清的种种异常举动,兵力的调动、物资的调配、官员们的频繁聚会等等。这让朱元璋他们确定满清肯定是有什么大动作,只是现在还不清楚满清的真正目的。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和思索。他原本打算对努尔哈赤动手,想要一举消灭这个后金的建立者。但看到现在对面的局势,朱元璋觉得还是先等一等。
朱元璋作为行军打仗的行家里手,自然知道战争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武力,还需要对敌人的意图有清晰的了解。他认为还是先等确定对面真正的企图后再动手,以免出现其他变故,从而使大明陷入被动的局面。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边动作极为迅速,毕竟满族的族人大多都聚集在他们身边,部落的凝聚力让他们在整合兵力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他们就像一群训练有素的鬣狗,一旦确定了目标,便迅速而高效地行动起来。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就已经将族人整合完毕。随后,他们浩浩荡荡地前往雍正位面。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福临和颙琰这边,他们统治的中原地区物博地广,这原本是一个优势,但在这紧急的形势下却成了巨大的阻碍。
地域的广阔使得消息传递变得异常艰难,而满人的集结也同样耗费了他们极大的时间,需要从各个地方调集兵力,通知远方的关隘,这一系列繁琐的事务让他们在时间上远远落后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直到现在,连最基本的消息传递都还没有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