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十分热闹眼瞅着两人还要聊下去,徐静沅有些无奈的道,“这时候也不早了,三旺,你也别拉着向北继续聊了。他还得回去跟家里人知会一声,这回出去至少也得半月,总不能让家里人担惊受怕的。”
“也是。你瞅瞅,我这跟向北太合得来了,这一聊就忘了时间了。”陈三旺打了个哈哈,朝着吴向北道,“我也不拉着你了,反正之后有得是时间。”
吴向北乖乖点头,“好的。三旺哥,等我回来我们再好好聚聚。”
“一定一定。”
徐静沅看着,觉得挺稀罕的。
吴向北这小子向来话少,来了镖局之后也没见他跟谁交好过,看谁都感觉隔了一层膜,就算是是对他,那也是尊敬有余亲近不足的。怎么在三旺这里就不一样了,短短一会儿的时间都成哥俩好了。
难不成是因为三旺性子好,所以聊得来?
徐静沅想到三旺平时跟人勾肩搭背的样子,觉得这话倒也说得通。
出了镖局,吴向北松了一口气,攥紧的拳头已经被汗浸湿。
他看了一眼掌心,心想,三旺哥对他的第一印象应该还不错吧?
之后再接再厉。
吴向北没急着回村,而是去了趟益德堂。掌柜的不在,也不知道是去哪个村里收草药了,他便跟里面的伙计提了一下,之后大概有一个多月都不会再送药材过来。
益德堂在他十分困难的时候以高于市价一文钱的价格收了他的草药,他爹才受伤的时候也是掌柜的赊给他药,可以说是恩重如山。
他跟这的伙计小木交情也不错,所以才会特地过来说一声。
小木抬头看他一眼,“咋了,你这是要去哪儿?”
“找了个活计,比较忙,所以没什么时间去采草药。”吴向北说得有些含糊。
小木也没多想,点点头,“行,等掌柜的回来了我会跟他说一声的。”
“多谢。”
话已经带到,吴向北打了声招呼便离开了。
临走前,他见到益德堂的于大夫拿着一罐巴掌大的药从右侧耳房走了出来,“小木,这药是我才调出来的,等会儿你再给他上一次,这样好得快些。”
“好嘞,我这就给他上药去。这样好得快醒得也快,浅浅姐看见了肯定高兴。”
似乎是听到了一个耳熟的名字,吴向北脚步顿了顿。
只是很快又跟没事人一样走了。
陈家修了大房子,还做着生意,浅浅很少会出村,肯定不会出现在这里。
这名字,兴许是听错了。
回到村,吴向北跟他爹娘说了要跟着东家去采买,至少要半月不会回来。
姜满春十分担忧,“你不是替人运货的吗?怎么采买也要叫上你。这一去还得半个多月向北啊,你这东家信得过吗?”
“跟着采买会加工钱。”吴向北道,“我们东家在不少县里都有铺子,这次采买要去好多个地方,所以花费的时间久了些。东家对我也很好,自然是信得过的。”
“那就好。”
姜满春虽然还是有些不放心,但她也知道儿子已经这么大了,她又没什么见识,不给儿子添麻烦是她唯一能做的事,所以并没劝什么。
只是摸索着站起来,说道,“那娘给你收几件衣裳吧,你再带些鸡蛋去,路上还能吃。”
吴向北连忙扶住她,“娘,这事用不着你操心,我自己会收拾。鸡蛋也不用拿,你们留在家里自己吃就行。”
“不拿,那你路上饿了咋办?”
“不会的,东家会包吃的。而且吃得都是干饭,比家里好。”这事是真的,他们这一行毕竟是体力活,再怎么着也不会在吃食上吝啬。
姜满春舒了口气,“那就好。”
“娘,你跟爹不用操心我,自己过好就行。”吴向北将她娘扶回椅子上,问道,“对了,向南和向东呢?”
“他们去给地里浇水去了。”
说到这,姜满春就忍不住露出笑容,“那渠沟还真是好用,以前浇水都得费力的去河里打水,现在可轻松多了。听向东说,来回只需要走几步路就行,连他们两个小的都能把浇水这事给包圆,村里人都说这渠沟修得值。”
姜满春真是既佩服又羡慕,“你说说,隔壁村那个陈家闺女怎么能这么聪明呢?连这样的法子都能想到。娘还听说人家可是受到了县太爷奖赏的,足足有一百两银子呢。”
虽然她眼睛看不见不知道那渠沟长什么样,但村里人都在夸,所以肯定是好东西。
吴向北当时也赶回来修了渠沟。知道这是浅浅提出来的法子,修得比谁都卖力,里正还为此夸了他。
让他失望的是,隔壁村的人过来时,他并没在人群中看见浅浅。
他轻声道,“这渠沟的确很好,之后地里的事也不用我再操心,向南向东就能解决。”
“可不是,还有咱的青瓜,因为浇的水多,长势也特别好。”姜满春道,“向北啊,等你回来了,可一定要去买些东西好好感谢人家去。”
吴向北点点头,“我会的。”
等吴向南和吴向东回来了,吴向北给了他们一两多银子,让他们在家里好好照顾爹娘。
长得十分相似的兄弟两拍着胸脯保证,“大哥,你就放心的去吧。我们肯定会看顾好爹娘的,家里的事用不着你操心。”
吴向北笑着拍了拍他们的肩,“行,有你们在家,大哥也可以放心了。”
语气稍顿,他又补充道,“要是冯家的人上门,不管是谁,你们都别让人进来。如果有人来找麻烦,你们别跟人硬碰硬,去找你们孔大哥,他会过来解决的。”
“知道了大哥。”
陈浅浅和钱金英走在大街上
此时太阳已经准备下山了,街道上却十分热闹。
更确切的说,这时的人比早上和中午还要多,路边上有不少人支着小摊在卖些手工制作的东西。
驻足的人不少,真正会买的人却没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