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顺趁机道:“父亲,我想跟随华本伟去虎牢关,为父亲分忧!”
“不行!”董卓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在他看来,去虎牢关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他怎么舍得让儿子去送死?
董顺道:“我如此武艺,为何不能上战场?”
华雄点头:“赤亭侯的武艺我是亲眼见过的,确实不凡。”
董卓苦口婆心道:“四十万人的战场,你一个人的武艺有什么用?就算你再厉害,被四十万人围住了未必能不吃不喝连战七天?会武艺不会统率的人多了去了!”
西周时齐闵王以技击之士为兵,个个都是武林高手,打起仗来每战必败,差点亡国。
因为打仗和打架是截然不同的,兵以治为胜,那些武林高手以为自己很厉害,不听号令,心中只有武和义,却没有纪律,被荀子评为武艺最强、实力最差,乃亡国之师。
董顺拍着胸膛道:“显然,我董素卿就是那个既会武艺又会统率的人!”
董卓问道:“那你说说,平均一石粮食够一个兵吃多久?”
“够吃一个月。”
乱猜猜中的,一个月这个期限太好猜了。
董卓又问道:“那一匹马一个月吃多少?”
董顺对答如流:“一个月吃四石茭藁。”
董卓一时语塞。
董顺得意道:“孩儿现在苦读兵书,已经今非昔比!”
董卓道:“你读的什么兵书?”
董顺本来想说卫公兵法,但问题是,卫国公李靖还没出生啊!
“呃,是神仙所授的无名兵法。”
董卓摇头:“你这小子,一点小事就推说神仙,神仙高高在上,又不是你的奴仆!”
也不怪董卓不信,他四十岁生了这么一个宝贝儿子,从小就骄纵得很,正经书看不了一点儿,别说四书五经,就连论语都只读了一丁点。
上次王越下葬之后,董卓去看望董顺,却见董顺正在奋笔疾书,董卓感动得老泪纵横,拿过来一看,董顺所著之书乃是《金瓶梅》!
其中的情节一言难尽,然而金瓶梅还不是最刺激的,最刺激的是他还没写完的《少年罗辑》,而且他不打算继续写完,直接太监了,你说可不可恶?
就这样一个败类,怎么可能苦读兵书?
董顺道:“这样吧,父亲随便指定哪一个将领与我模拟战,各派三千兵给我们二人,枪尖与弓箭以布裹白灰……”
“幼稚!”还没等董顺说完,董卓就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现在正是火烧眉毛的时候,谁家兵将有空陪你军演?再说了,军演意义不大,因为绝对不会死人,压力不可同日而语。”
董顺知道这话没说错,模拟战是和平年代为了避免将士懈怠,而不得不做的选择,我们现在是乱世,还缺仗打吗?
士兵知道自己不会死,心态是完全不同的,也许会发挥得更好。结果一到战场上,看到尸山血海,心态直接崩了,之前掌握的所有东西都发挥不出来。
董卓道:“军演时,将领所作出的决定一定是冷静的,而在真实的战场上,将领每作出一个决定,都关乎成千上万人的性命,一不小心选错了,你就负担着几千几万人的枉死啊!”
董顺心中一震,正是如此,戏志才很聪明,但他承担不起那种“害死部众”的心理压力,所以只能当个谋士。
战场上瞬息万变,谁能保证自己的决定永远正确呢?
董卓道:“只有心肠足够硬,才能排除干扰,当好一个统率!而顺儿你心太软了!你像你母亲,极重感情,有一颗柔软的心!我发现你对身边的人十分亲厚,为了一个小吏连杨修都敢杀,这就是感情用事,你根本无法硬起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