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战争的落幕,夏侯逸原本紧绷的身体也像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气一般,彻底放松了下来。
他的身体软绵绵地从白义背上滑落,仿佛失去了支撑一般,重重地摔落在地上。
手中紧握着的百战斗天戟,也随着他的跌倒而“铛”的一声落在了一旁,扬起一片尘土。
与此同时,在战场的另一边,一名传令兵正像脚底生风一样,火急火燎地狂奔而来。他的脸色苍白,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显然是有什么紧急的事情。
“夏侯将军不好了!夏侯逸将军中了周瑜的奸计,现在深陷重围!”
传令兵终于跑到了夏侯镇面前,他气喘吁吁地喊道,声音中充满了焦急和恐惧。
夏侯镇闻言,心中猛地一紧,他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
“什么?夏侯逸中了周瑜的奸计?”
他怒吼道,声音震得孙策都不禁一颤。
夏侯镇来不及多想,他猛地一挥拳头,直接将面前的孙策震开。
孙策猝不及防,被这一拳打得连连后退。
夏侯镇紧接着吹了一声响亮的口哨,只听一声嘶鸣,一匹黄色的骏马如闪电般疾驰而来。这匹马正是夏侯镇的坐骑——黄渠。
夏侯镇迅速拿起放在一旁的魔神弑天戟,然后一个箭步跃上黄渠的马背。
他一夹马腹,黄渠便如离弦之箭一般,朝着江边疾驰而去,速度之快,犹如一阵狂风。
“大哥,你可千万不要有事啊!”
夏侯镇在心中焦急地念叨着,他的眉头紧紧皱起,满脸都是担忧之色。
当夏侯镇赶到江边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的心如坠冰窖。
只见满地都是曹军和孙军士卒的尸体,鲜血染红了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
而在这片尸体的中央,只有一匹被鲜血浸染的白马孤零零地矗立着,那匹马正是夏侯逸的坐骑——白义。
而在白义的旁边,夏侯逸浑身是血,仿佛被血洗过一般,他的身体无力地倒在地上,双眼紧闭,毫无生气。
“大哥!”
夏侯镇看到这一幕,心如刀绞,他的眼睛瞪得浑圆,眼眶几乎要裂开,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他毫不犹豫地从黄渠的背上一跃而下,像离弦的箭一样,朝着夏侯逸的方向狂奔而去。
夏侯镇的速度极快,他的脚步声在地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仿佛整个大地都在为他的悲伤而颤抖。
他的眼角挂着泪水,一路狂奔,终于冲到了夏侯逸的身边。
“噗通”一声,夏侯镇双膝跪地,跪在夏侯逸的身旁。他的双手颤抖着,缓缓伸出去,抱住了夏侯逸的身体。
“周瑜小儿,你杀我大哥!我夏侯镇与你势不两立!”
夏侯镇的怒吼声响彻云霄,他的声音充满了悲愤和绝望。他的双眼血红,死死地盯着远方,仿佛要将周瑜碎尸万段。
“你在……鬼叫什么……”
然而,就在这时,一道极其微弱的声音在夏侯镇的耳边响起,这声音如同蚊蝇一般,若有若无。
夏侯镇猛地低下头,只见夏侯逸的眼睛缓缓睁开,他的脸色异常苍白,如同一张白纸,毫无血色。
“大哥,你没死真是太好了!”
夏侯镇喜极而泣,他的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涌出。他紧紧地抱住夏侯逸,生怕他会再次离开自己。
“松开……你想弑兄吗?”
夏侯逸的声音很轻,轻得像一阵风,但其中却透露出一丝痛苦。原来,夏侯镇抱得太紧,几乎让夏侯逸喘不过气来。
“不好意思啊。”
夏侯镇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他有些尴尬地松开了双手,看向夏侯逸,眼中充满了关切和自责。
夏侯镇小心翼翼地将夏侯逸搀扶上白义,然后紧紧地握住缰绳,牵着白义和黄渠,缓缓地朝着曹营走去。
而在另一边,曹操正率领着他的大军从邺城凯旋而归,浩浩荡荡地向许昌进发。
此时,岁末的寒风如刀割般刺骨,呼啸着吹过大地,卷起漫天的尘土和雪花。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像是在为这支胜利之师欢呼雀跃。
曹操端坐在金戈车上,身披一袭厚厚的狐裘,手中紧握着马鞭,不时地指点着沿途的屯田情况。
车帷微微卷起,露出了他那半张青白的面庞,胡须间夹杂着些许霜雪,更显其威严和沧桑。
马超和典韦则率领着一群虎士们,紧紧地护卫在曹操的车驾周围。他们身披重甲,甲胄在严寒中结满了冰霜,呵出的热气瞬间凝结成了一团团白色的云雾,在他们的口鼻间缭绕。
当队伍行至官渡时,曹操忽然下令停止前进,驻扎于此。他登上了昔日的故垒,极目远眺,只见残戟断矢依然深埋在积雪之中。曹操站在高处,迎着凛冽的寒风,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
他回忆起与袁绍对峙的情景,那场战役的惨烈程度至今仍历历在目。无数的士兵在这片土地上厮杀,鲜血染红了白雪,尸骨堆积如山。
曹操忽然仰头大笑起来,笑声震耳欲聋,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他的笑声中既有对过去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信心。
左右的随从们都被他的笑声所震慑,不敢抬头直视他,只能默默地站在一旁。
然而,笑声却在突然间戛然而止,众人只见曹操的目光直直地望向东南方,口中喃喃自语道。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夜幕降临,曹操在鸿沟驿留宿。他秉烛夜读,批阅着军报。
营帐内,烛光摇曳,将曹操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忽长忽短,宛如三头六臂一般,令人毛骨悚然。
帐外的值夜甲士偶然间瞥见这一幕,心中不禁一紧,生怕曹操会突然变成一个可怕的怪物。
三更时分,侍从端着参汤进入营帐,却惊见案上的《孙子兵法》旁边堆放着十几枚干枯的人耳,这些人耳用红线串成一串,宛如书签一般。
待到接近许昌时,雪终于停了。城南的观星台上,铜雀已然显现,而百官们则早已在城外三十里处恭候多时,准备迎接曹操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