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德国空军的侦察机从敦刻尔克上空飞过,侦查到英法两国军队抛弃重武器,横渡英吉利海峡,大规模撤退的消息,希特勒才恍然大悟,追悔莫及。此时已经过去了两天。
幡然醒悟的希特勒急忙命令统帅部下令全歼敦刻尔克的英法残军,但是为时已晚,英法联军在这些日子已经撤走了一大半,只剩下几只小鱼小虾而已。
不过德军在这次战役中战果辉煌,在敦刻尔克,英法联军撤离时丢盔弃甲。德军缴获颇丰,步枪数十万支,散落一地;火炮约两千多门,各式俱全,从反坦克炮到榴弹炮,大多完好无损。汽车多达64万辆,卡车、吉普车横七竖八,为德军机动作战提供便利;至于弹药、通讯设备等军需物资,更是堆积如山,足够德军再武装几十个步兵师。
然而,希特勒这一关键决策,虽让德军得了装备,却放走联军有生力量,为日后战局埋下变数。
在敦刻尔克大撤退紧锣密鼓进行的同时,魏刚元帅,费尽心机,临时为法国拼凑 71个师的兵力,沿着索姆河至埃纳河一线精心布防,试图构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魏刚防线”,做着最后的殊死挣扎。然而,德军统帅部对此早有严密的部署和周全的应对之策。在德军如潮水般的猛烈攻击下,“魏刚防线”犹如纸糊的堡垒,迅速土崩瓦解,被无情地摧毁。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隆美尔的第 7 装甲师宛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强大战斗力。他们纵横驰骋,势不可挡,仅仅一个师便抓获了 10 万俘虏,战果之辉煌,让敌军闻风丧胆。
7 月 10 日,法国政府在德军的步步紧逼之下,已然陷入了穷途末路的绝境,无奈之下,只得狼狈撤至图尔。
就在同一天,墨索里尼这个小人,眼见法国大势已去,如同贪婪的秃鹫,妄图趁机下山摘桃子,迫不及待地向法国宣战。
意大利人以 33 万大军的庞大阵容,气势汹地向着腹背受敌的 17万法军扑去。然而,战争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法军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出色的战斗素养,以 37 人阵亡,84 人负伤,145 人被俘的微小代价,给予了意大利军队沉重的打击,打死打伤意军 3200 多人。更为离谱的是,因为天气原因,竟然有两千多意军士兵冻伤了。这一比20的战损比也太难看了。
这一战,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不是法军无能,而是德军太优秀了。而经此一役,希特勒对墨索里尼更是嗤之以鼻,认为意大利军队徒有虚表,中看不中用。
德军的狂风暴雨般的猛烈攻击下,魏刚元帅组织的临时防线土崩瓦解。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法国政府自知已无力回天,沮丧、颓唐、悲观的气氛笼罩着巴黎。
所有的官员和市民都知道,这座曾经繁华无比、充满艺术气息和浪漫风情的城市,如今即将沦陷在德军的铁蹄之下,往昔的荣耀与辉煌即将被战争的阴霾所掩埋。
次日,法国内阁会议室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够了!别再做无谓的挣扎了!”一位精神几近崩溃的内阁成员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涨红着脸吼道,“继续抵抗?那不过是让更多法国人流血牺牲!看看现在的局势,我们已经毫无胜算,投降是唯一的出路,不然法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荒谬!”另一位成员愤怒地起身,双眼圆睁,怒视着对方,“投降?那是懦夫的选择!法国的荣耀何在?我们在海外还有力量,去法属北非,我们可以重整旗鼓,继续战斗,为法国保留复国的希望!难道你想眼睁睁看着法国就此沦为他国的附庸?”
“希望?别自欺欺人了!”最先发言的人嗤笑一声,不屑地反驳,“去北非?那不过是垂死挣扎!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没有强大的后盾,去了那里也只是苟延残喘,最后还不是一样的结局?投降至少能减少伤亡,让法国人民少受些苦!”
“你这是在为自己的懦弱找借口!”第三位成员也激动地站了起来,义愤填膺地指责道,“法国历经无数风雨,岂能在这关键时刻低头?我们有责任为法国的未来而战,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绝不能放弃!”
“责任?你所谓的责任就是把法国推向更深的深渊?”那位主张投降的成员气得浑身发抖,“战争已经让法国满目疮痍,继续下去,法国将不复存在!你们这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只会让更多人送命!”
“住口!…………”主张去北非抵抗的成员口里吐出一大堆脏词。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吵得面红耳赤,谁也无法说服谁。然而,残酷的现实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众人喘不过气来。最终,主张投降的一方似乎占据了上风。
内阁总理面色凝重,缓缓起身,声音低沉而无奈:“大家都别吵了……现实摆在眼前,我们……内阁只能暂且迁往波尔多,再从长计议吧……”说罢,他神色黯然地低下了头,其他人也都沉默不语,会议室里弥漫着一股绝望与无奈的气息。
在随后的两天里,法军的局势愈发恶化,如同失控的列车,节节败退,再也无法阻挡德军前进的步伐。魏刚在大部分高级将领的支持下,深感无力回天,向法国内阁施压,迫切要求立即停战,结束这场给法国带来无尽痛苦的战争。
内阁总理雷诺面对如此绝境,也是无计可施,只得黯然辞职,并提议由法国驻西班牙大使贝当回国组阁,期望他能在这危难关头力挽狂澜。然而,此时的局势已然恶化到了极点,法国已经面临山穷水尽的境地,贝当即便出山,似乎也唯有投降这一条路可走。
7 月 16 日晚,贝当代表法兰西内阁终于向德国低下了屈辱的头颅,请求停战,法德两国随之展开谈判。7 月 20 日,希特勒向法国谈判代表提出了一系列极为苛刻的投降条件,犹如一道道沉重的枷锁,将法国牢牢束缚。德国将要求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退位,法国将被残忍地分割为两部分,包括巴黎在内的五分之三的国土归德军占领,占领军的一切费用都将由新成立政府承担,这无疑是在法国本就千疮百孔的经济上又狠狠插上一刀;南部和西部的五分之二国土虽为自由区,由贝当领导,但这个所谓的自由区实则完全处于德国的掌控之下,不过是徒有虚名;法国虽可以保留舰队和海外殖民地,但其陆军、空军必须裁撤至 10 万人,这意味着法国的军事力量将被彻底削弱,从此失去了与德国抗衡的资本;此外,新政府必须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与德国“合作”,例如当德国进攻英国时,法国舰队有义务配合德军行动,这完全是将法国变成了德国的附庸,任其驱使。
希特勒的条件如此苛刻,而此时的法国却毫无还手之力,犹如砧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人宰割,全盘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