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才是他们的根,光指望走偏门赚钱可长久不了。
高三壮不赞同大哥和二哥的说法,这一路的经历让他觉得想发财还真不能指望种地。
他们在老家种了一辈子地也没攒下多少钱,反倒在路上发了几笔横财。
这就叫富贵险中求,还是应该让孩子们出去闯荡,才能有本事。
高大壮和高二壮觉得高三壮也学坏了,都到了安稳地方,就该老老实实种地打猎,不该再想什么横财。
现在手里有银子,还有这么多地,只要好好打理,就能安安稳稳过几辈子了,还出去干嘛?
姚小满和张狗子扛着锄头跟在后头,看着高家哥哥们你一句我一句争论不休,偷偷直乐。
高长天和姚春香不理会前头的乱糟糟,两人不紧不慢走在最后面,小声说着修路挖渠的事。
石楼村的地实在是不平整,尤其是梯田,真是高的高低的低,难伺候的很。
以前村里可能牛也少,地里的活儿全靠人力,所以地跟地之间的小路也很狭窄。
现在他们有那么多头牛,肯定不会只靠人力耕种,得把路扩宽到能让牛车通过才行。
还得把一些坡度比较陡的地方垫的平缓一些,这样牛车上下才不那么费力。
路好了,耕种收割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浇水的问题还没解决。
但凡种过地的人都知道,风调雨顺不常有,旱了涝了冻了被风刮倒一大片,才是常态。
想要确保收成,就得做好充足准备,挖渠不仅能方便排水,也能方便灌溉。
只是这渠好挖,水却不好蓄。
以前他们浇水,只用从河里把水拉到地头,让水顺着垄沟往下流就行。
可这里的地那么高,那么零碎,就算牛再多,一车车拉上去灌溉也要把人累个半死。
万一他们倒霉再碰上个旱灾年,光浇地就得浇好几遍,那就不是种地,是玩命了。
思来想去,高长天觉得只有在坡顶挖个池塘,多存一些雨水,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石楼村的梯田主要集中在对面山坡朝阳面,高长天今天带人爬到最高处看了看。
最高处是个平台,地方很大都是石头,种不了庄稼,但是挖个池塘蓄水应该问题不大。
就是不知道下面的土层能不能经得住水泡,还有在坡顶挖池塘,会不会引起塌房。
以前在柳树沟的时候,为了浇地方便,大家也会在村子四周挖池塘。
这样离河远的地,也能从池塘里挑水过去灌溉。
但是石楼村四周高长天带人转遍了,没发现池塘,所以他也不确定在坡顶挖池塘这事能不能行得通。
得先去双水村找人问问才行,如果这么干没问题,高长天决定雇双水村的人过来帮忙。
姚春香点头赞同,
“我今天带人去双水村换东西,发现那个村实在太穷了。
有好几家的小孩整个冬天都没下过炕,就因为没有棉裤。
甚至还有一家,五口人就只有一条棉裤,谁出门就谁穿,剩下的人只能在炕上裹着被子一待一整天。
他们的被子也不全是棉花做的,不少人家都是芦苇混着棉花,寒流的时候,村里冻死了几十个人呢。
太惨了,一见到我们拿过去的粮食,都两眼放光。
有个小孩直接冲上来,抓起稻谷就往嘴里塞,差点没噎死。”
高长天叹了口气,世道艰难,这里即便没受灾,老百姓活的也不容易啊。
姚春香说这些,不光是同情双水村,更重要的是想提醒高长天他们。
贫富差距太大,会出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