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秋水和小乙离开小镇后,一路向东,沿途为不少患病的百姓诊治。几个月后,他们来到了一处似曾相识的地界,仔细辨认后,发现竟是临近曾经救治过的百越部落。
“师傅,咱们快到百越部落了!”小乙兴奋地说道,眼中满是期待。
胡秋水也面露微笑:“是啊,一晃许久未见,也不知他们过得如何。”
二人加快脚步,很快便抵达了部落。部落里的百姓一眼就认出了胡秋水,纷纷围拢过来,热情地打招呼。
“胡先生,您可算来了!”“是啊,我们一直念叨着您呢!”百姓们的声音此起彼伏,充满了喜悦。
巫医也匆匆赶来,紧紧握住胡秋水的手:“胡先生,您这次来,可一定得多住些时日。”
胡秋水笑着点头应允。然而,还没等他好好感受重逢的喜悦,部落里就传来了坏消息——又有疫病出现,而且这次的疫病症状和之前大不相同,患病的百姓全身浮肿,腹痛难忍,还伴有高热不退。
胡秋水和巫医立刻赶到病患家中。看着痛苦呻吟的病人,胡秋水神色凝重,他仔细为病人把脉、查看舌苔,又询问了发病前的饮食和活动情况,但一时之间,竟毫无头绪。
“这病来得蹊跷,我从未见过如此症状。”胡秋水喃喃自语道。
巫医在一旁焦急地问:“胡先生,这可如何是好?难道是我们部落又触怒了神灵?”
胡秋水摇了摇头:“巫医,我不信鬼神之说,这病一定有它的根源。我们再仔细想想,部落最近可有什么异常之处?”
巫医沉思片刻后说:“最近倒是有一件事,部落附近新开了一条河渠,水源比以往更充足了,可自从河渠开通后,就陆续有人患病。”
胡秋水眼睛一亮:“这河渠或许是关键,我们去看看。”
胡秋水、小乙和巫医来到河渠边,胡秋水蹲下身子,仔细观察河水。只见河水略显浑浊,还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异味。他又取了一些水样,准备带回部落研究。
回到部落,胡秋水将水样与各种草药混合,观察反应,同时查阅从家乡带来的医书,试图找到治疗的方法。小乙则在一旁帮忙,为他递上草药和工具。
“师傅,这疫病这么严重,我们能治好吗?”小乙担忧地问道。
胡秋水坚定地说:“一定能。我们不能辜负百姓的信任,无论多困难,都要找到解决办法。”
就在他们争分夺秒研究时,患病的百姓越来越多,病情也愈发严重。部落里弥漫着绝望的气息,百姓们的哭声和呻吟声不绝于耳。胡秋水深知,时间紧迫,他必须尽快找到治疗疫病的方法,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胡秋水彻夜未眠,眼睛紧紧盯着面前与水样混合的草药,反复比对医书上的记载。突然,他发现一种名为“清淤草”的草药反应特殊,加入水样后,原本浑浊的液体开始变得澄清,异味也有所减轻。
“小乙,快!把‘清淤草’的用量再加大一倍,重新调配。”胡秋水激动地喊道。小乙立刻行动,不一会儿,新的药剂调配完成。
胡秋水带着药剂来到一位病情严重的患者床边,小心翼翼地喂他服下。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张地等待着。一个时辰过去了,患者的高热竟然奇迹般地退了些许,腹痛也不再那么剧烈。
“有效果!”胡秋水兴奋地说,“看来方向是对的。”但他知道,这只是初步缓解,要彻底治愈,还需深入研究。
胡秋水继续研究水样,发现水中不仅杂质多,还含有一种不知名的微生物,这或许是导致疫病的根源。他将这一发现告诉巫医,两人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净化水源,另一方面针对微生物寻找克制的草药。
部落里的青壮年在巫医的指挥下,用沙石、木炭等材料搭建简易的过滤装置,对河渠的水进行净化。胡秋水则带着小乙在部落周边寻找草药,尝试不同的配方。
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胡秋水终于研制出一种新的药剂,不仅能有效抑制微生物,还能帮助患者排出体内毒素。他将药剂分发给患病的百姓,同时让大家饮用净化后的水。
在胡秋水和巫医的共同努力下,病情逐渐得到控制。患病百姓的浮肿慢慢消退,腹痛消失,身体也一天天好起来。
“胡先生,太感谢您了!”“是啊,要不是胡先生,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百姓们感激的话语不绝于耳。
胡秋水微笑着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不过,为了防止疫病再次发生,我们以后要更加注意水源的卫生。”
巫医点头赞同:“胡先生说得对,这次多亏了您,让我们学到了新的知识。”
在部落停留的日子里,胡秋水将治疗疫病的经验整理成册,交给巫医,还教导部落里的年轻人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
“这些知识你们一定要牢记,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知道该怎么做了。”胡秋水语重心长地说。
离开百越部落时,百姓们纷纷前来送行,眼中满是不舍。胡秋水看着他们,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自己的医道之路还很长,而每一次的经历,都将成为他前行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