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神秘商会的案子后,胡秋水和赵义在岭南的威望更高了。百姓们对他们感恩戴德,胡秋水的药堂也愈发忙碌,来找他看病的人不仅有本地村民,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外乡人。
这日,药堂里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年轻女子,她面容憔悴,眼神中满是疲惫与焦急。
“胡先生,求求您救救我的弟弟,他病得很重,已经昏迷好几天了。”女子说着,“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胡秋水连忙扶起女子,说道:“姑娘快起来,有话慢慢说,你弟弟在哪里?”
女子抽泣着说:“我弟弟在城外的破庙里,我们是逃难来的,一路上风餐露宿,弟弟就病倒了。”
胡秋水立刻收拾好药箱,对小乙说:“小乙,你留在药堂照看,我跟这位姑娘去看看她弟弟。”
胡秋水跟着女子来到城外破庙,只见一个瘦弱的少年躺在一堆稻草上,面色苍白如纸,呼吸微弱。
胡秋水为少年把脉,脉象虚弱无力,又查看了他的舌苔和眼睛,心中大致有了判断。
“姑娘,你弟弟这是积劳成疾,又加上风寒侵袭,身体太过虚弱了。我先开个药方,你去药堂抓药,按时煎给他喝。”胡秋水说道。
女子感激地说:“谢谢胡先生,可是我……我没有钱。”
胡秋水微笑着说:“姑娘不必担心,先治好病要紧,药钱的事以后再说。”
胡秋水开好药方,让女子去药堂找小乙抓药。他则留在破庙,用随身携带的草药为少年进行简单的调理。
就在这时,赵义巡逻路过破庙,看到胡秋水在里面,便走了进来。
“胡先生,你怎么在这里?”赵义问道。
胡秋水将少年的情况告诉了赵义,赵义皱起眉头:“最近逃难来的人不少,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得想个安置他们的地方。”
胡秋水点头表示赞同:“是啊,这些难民大多身体虚弱,很容易染病,一旦疫病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赵义沉思片刻:“我回去和官府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在城外找个合适的地方,搭建一些简易的住所,安置这些难民。胡先生,这段时间还得麻烦你多照看一下他们的身体。”
胡秋水说:“义不容辞,我会尽力的。”
赵义离开后,胡秋水继续留在破庙照顾少年。女子抓药回来,按照胡秋水的吩咐煎药喂给少年。
在胡秋水的悉心治疗下,少年的病情逐渐好转,已经能够坐起来喝些粥了。
“胡先生,谢谢您,要不是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女子感激地说。
胡秋水笑着说:“这是你弟弟命大,加上你照顾得好。等他身体彻底康复了,你们就去官府安排的安置点吧,那里能有个安稳的住处。”
然而,就在少年即将康复的时候,安置点却传来了不好的消息。有几个难民突然出现了高热、咳嗽的症状,疑似染上了疫病。
胡秋水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刻和赵义赶往安置点。
“胡先生,这可怎么办?安置点这么多人,要是疫病传开,可就麻烦了。”赵义满脸忧虑地说。
胡秋水神色凝重:“先别慌,我去看看那些病人的情况,找出病因,再想办法控制疫情。”
胡秋水走进安置点,看到那些患病的难民痛苦地呻吟着,心中一阵揪痛。他迅速为病人诊断,发现他们的症状和之前遇到的疫病都不太一样,这是一种新的疫病,治疗起来难度更大。
“赵捕头,这疫病很棘手,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胡秋水说道。
赵义点头:“我这就安排人手封锁安置点,限制人员进出。同时,让大家做好防护,注意卫生。”
胡秋水则回到药堂,查阅各种医书,希望能找到治疗这种新疫病的方法。他和赵义又一次站在了对抗疫病的前线,而这一次的挑战,似乎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严峻,他们能否成功战胜疫病,守护好岭南百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