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申命第9章 问题中
第(1/1)页

申命记第九章,摩西提到以色列人多次反叛上帝,这揭示了什么关于人性的本质?这对我们的信仰生活有何警示?

从《申命记》第九章以色列人反叛看信仰真谛与警示

《申命记》第九章宛如一部古老而深邃的信仰启示录,记载着摩西在以色列人即将踏入应许之地前的最后一次长篇劝诫。这段经文回溯了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泊时期的四次重大反叛事件,即金牛犊事件、他巴力亚事件、加低斯巴尼亚叛逆以及米利巴争闹。这些事件不仅是历史的片段,更是对人类罪性本质的深刻揭示,为信徒的信仰生活提供了跨越时空、极具现实意义的警示。

一、四次反叛:洞察人性的幽微

(一)自我中心的本能

在金牛犊事件(出32章)中,以色列人在摩西迟迟未从西奈山下山之际,急切地要求亚伦为他们铸造神像。他们并非全然否定上帝的存在,却试图按照自己的想象重塑神灵。当亚伦用百姓的金首饰铸出金牛犊时,以色列人欢呼:“以色列啊,这就是领你出埃及地的神!” (出32:4)这种行为将上帝工具化,把自身的感受和需求凌驾于神圣启示之上,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人性中 “自我造神” 的根深蒂固倾向。先知哈巴谷曾严厉警告:“雕刻的偶像,人将它刻造,有什么益处呢?” (哈2:18),深刻批判了这种背离真神、陷入自我中心的愚昧行径。

(二)属灵记忆的短暂

摩西着重指出:“自从你出埃及地的那日……你们常悖逆耶和华” (申9:7)。以色列百姓亲身经历了上帝降下的十灾、红海分开的伟大奇迹,以及旷野中吗哪的每日供应。然而,当面临新的挑战时,他们依旧选择怀疑上帝的带领。在加低斯巴尼亚,百姓听闻十个探子带回的消极报告后,便陷入绝望与抱怨之中(民14:2 - 4)。这种属灵的健忘症揭示了人类对上帝恩典的感知存在递减效应,正如诗篇78:11所感叹:“他们忘记他所行的和他显给他们看的奇事。”

(三)群体性罪性的传染

他巴力亚事件(民11:4 - 6)里,“闲杂人” 发出的怨言迅速在全会众中蔓延,如同病毒般扩散。现代心理学中的 “群体极化” 现象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预表。当个体融入群体,理性判断极易被情绪所左右。在这种集体情绪的裹挟下,以色列全会众开始抱怨上帝和摩西,最终导致上帝降火焚烧营边(民11:1)。这一事件警示着我们,群体中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需要时刻保持警醒。

(四)信心在测试中的脆弱

加低斯巴尼亚危机(民13 - 14章)将人性在压力测试下的脆弱暴露无遗。十二探子中十个探子带回的消极报告,瞬间引发了全民族的崩溃(民13:32 - 33)。在面对未知的恐惧和困难时,以色列人的信心土崩瓦解,不堪一击。希伯来书的作者指出,这正是 “不信的恶心” 的表现(来3:12),与迦勒、约书亚 “另有一个心志” (民14:24)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迦勒和约书亚坚信上帝的应许,愿意勇敢地去征服应许之地,而其余众人却因恐惧和不信而错失良机。

二、罪性本质的神学深度剖析

(一)原罪的持续影响

摩西在经文中五次强调以色列人的 “硬着颈项” (申9:6,13,27等),用倔强牛项抗拒引导的比喻,深刻揭示了以色列人内心抗拒上帝引导的本性。这种本性与创世记3章中人类堕落后的罪性紧密相连,一脉相承。先知耶利米后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认识,他感叹道:“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 (耶17:9),深刻地描绘了人类罪性的根深蒂固和难以捉摸。

(二)对恩典前设的误解

以色列百姓错误地将应许之地视为自己 “义” 的成果(申9:4 - 6),这种功德主义的思维方式,充分暴露了人性对上帝恩典本质的无知。他们忘记了自己是蒙上帝拣选、拯救的子民,而不是凭借自身的功绩赢得上帝的眷顾。保罗在罗马书4:4 - 5中强调:“作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乃是该得的;惟有不作工,只信称罪人为义的神,他的信就算为义。” 明确指出了上帝的恩典是白白赐予的,并非人类的行为所能赚取。

(三)替代性救赎的必然

摩西为了以色列人,四十昼夜禁食祷告(申9:18),这一行为预表了基督代求的职分。他撕裂衣服、披麻蒙灰的举动(申9:18 - 19),与以赛亚书53:12中 “他为罪犯代求” 的描述形成了救赎史上的呼应,凸显出人类在罪的绝境中无法自救,迫切需要一位代求者和救赎者。

(四)圣约关系的微妙张力

上帝多次威胁要灭绝以色列(申9:14,19,25),但最终却因摩西的代求而保留了与以色列人的恩约。这种 “审判 - 代求 - 赦免” 的模式,深刻揭示了圣约关系的吊诡性:既强调人的责任,又完全依靠神的守约慈爱(hesed)。先知何西阿后来用婚姻比喻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关系(何2:19 - 20),将上帝与以色列人的关系比作夫妻,尽管以色列人时常悖逆,但上帝始终不离不弃,坚守着爱的承诺。

三、对现代信仰生活的深刻警示

(一)警惕属灵骄傲的侵蚀

摩西三次强调 “不是因你的义” (申9:5 - 6),这一话语如同一记警钟,直指信徒最容易陷入的功德主义陷阱。在宗教改革时期,“唯独恩典”(sola gratia)的呼声在这里得到了旧约的有力支撑。加尔文在《基督教要义》中深刻指出,真正的谦卑是 “完全否定自己,以致惟独仰赖神”。在现代信仰生活中,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因自身的成就或行为而产生的骄傲情绪,牢记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

(二)建立恩典记忆共同体

为了对抗集体遗忘,上帝设立了定期的逾越节(出12:14),以色列人通过每年庆祝逾越节,纪念上帝带领他们出埃及的伟大救赎。此外,他们还堆石为记(书4:6 - 7),用有形的标记来铭记上帝的作为。现代教会可以通过圣餐礼、见证分享、周年纪念等方式,效法诗篇78:4中 “要将耶和华的美德和他的能力……述说给后代听” 的教导,建立起一个共同铭记上帝恩典的信仰共同体。

(三)培育危机中的信望爱

以色列人在危机中暴露的群体恐慌(民14:1 - 4),提醒着现代教会需要建立稳固的属灵支持系统。保罗 “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 (林后4:8)的见证,为我们示范了在试炼中持守信心的路径。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危机和挑战时,信徒应相互扶持,依靠上帝的力量,培育出坚定的信心、不灭的盼望和无私的爱。

(四)重建代求者群体

摩西的代求角色(申9:25 - 29)预表了基督永恒代求的职分(来7:25)。在当今社会,教会需要兴起更多 “站在破口” (结22:30)的代祷者,如同尼希米(尼1:4)、但以理(但9:3)般为群体认罪、代求。代祷者以虔诚的祷告,在上帝与人类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祈求上帝的怜悯与拯救。

四、新约视角的救赎应验

(一)终极代求者的降临

基督在十字架上的代求(路23:34)实现了摩西所预表的完全救赎。希伯来书强调他 “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 (来7:25),使信徒 “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 (来4:16)。基督作为终极代求者,以自己的生命为人类的罪付上了代价,打开了通往上帝的救赎之门。

(二)圣灵内住的更新力量

五旬节圣灵降临(徒2章)为信徒带来了胜过悖逆本性的新可能。保罗指出 “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了” (罗8:2)。圣灵住在信徒心中,成为他们内心的指引和力量源泉,帮助他们战胜罪性,活出圣洁的生命。

(三)教会圣礼的维系作用

洗礼(罗6:4)和圣餐(林前11:24 - 25)作为恩典的媒介,持续对抗着属灵健忘症。奥古斯丁称圣礼是 “可见的圣言”,通过感官的体验强化信徒的属灵记忆。洗礼象征着信徒与基督一同埋葬、一同复活,进入新的生命;圣餐则让信徒在纪念基督的牺牲中,不断重温上帝的爱与救赎。

《申命记》第九章的旷野叙事,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人性的本相;又似一幅画卷,生动地展现出神圣恩典的光辉。从金牛犊事件到各各他的十字架,从摩西的代求到基督的十架救赎,圣经为我们勾勒出一条清晰的救赎脉络。在人类不断悖逆的黑暗阴影下,上帝的信实却始终如晨光般渐明(箴4:18)。这对今日信徒的启示在于:真正的信仰生活,是不断在圣礼中重温上帝的恩典,在信仰群体中互相劝勉,在代求中经历生命的更新,直到 “我们众人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 (林后3:18)。

第(1/1)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在看:陈长生李瘸子我死后,嫡兄们都疯了鉴宝金瞳综影视:女配有了金手指都市仙尊洛尘张小曼天武神帝渐变朝阳我用超量智脑翻天覆地我剑证魔道,屠尽天上仙惩治邪恶神秘金瞳颜如玉杨波主子快逃,洲主她要招你做赘婿末世:抱紧丧尸男友大腿吃香喝辣得不到,不如选择放手我扶你君临天下,你一脚踹了我?我是勇者也是牢大也是个侦探修罗剑神王腾凡人修魔:我要一步一步走到最高穿越各位面,万人迷体质实锤了罗修陆梦瑶北伐就在今日重生1960,我在山沟里攒下万亩良田都市神医:开局九张婚书系统赋我长生,我熬死了所有人颜如玉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