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父亲已经听说了秦昇只身前往江都与丹阳公主完婚之事,猜到杨广已经因为秦昇功高震主,对他起了猜忌之心。”
李渊看着次子,语气略微冷了下来:
“你不会是打算劝说为父派人去拉拢秦昇,让他重新为我们李家效力吧。”
“父王误会孩儿的意思了。”
李世民见父亲误会自己的意思,连忙解释道:
“儿臣的意思是,既然杨广对秦昇产生了猜忌之心,我们何不设计加深杨广的猜疑,让他跟秦昇两人反目成仇呢!”
“哦,世民,你倒是说说看,你打算如何加深杨广对秦昇的猜疑?”
一听次子不是来为秦昇求情,李渊顿时便来了兴趣,当即追问李世民打算如何使计。
李世民淡淡一笑:
“父王可记得李浑和鱼俱罗因何而死?”
听次子提到李浑这个名字,李渊后脊背不由一阵发凉。
大业十一年,京城突然流传一首奇怪的谶语,曰:
“日月照龙舟,淮黄水逆流。
扫尽杨花落,天子季无头。”
杨广听说这首歌谣顿时大为震怒,当即找来方士为他解谶,得知谶语的意思是杨氏江山将亡,将由李姓天子取而代之。
时值天下大乱,杨广对此自然是极为惶恐和不安,恨不得杀尽天下李姓之人永绝后患。
恰逢他最为宠信的权臣宇文述和右骁卫大将军李浑有仇,便污蔑李浑就是谶语中的那个李姓之人。
杨广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最终下旨诛杀李浑、李敏等宗族共计三十二人,其余族人不论男女老幼皆发配岭南。
李渊虽然没有受到李浑之事的牵连,但同为李姓的他自然也吓出了一身冷汗,一连几天都睡不了一个好觉,生怕下一个被满门抄斩的就是他们这一脉。
至于鱼俱罗,则是因为相表异人,目有重瞳,有帝王之相,被杨广以兵败为由斩首于市。
想到李浑和鱼俱罗之死,李渊瞬间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忍不住脱口而出道:
“吾儿的意思是,可命人编造谶语在江都城的街头巷尾传唱,从而加深杨广对秦昇的杀心,甚至让杨广对秦昇起杀心,从而借杨广之手除掉秦昇这个心腹大患。”
“父王英明!”
李世民再次躬身向李渊行了一礼,口中称颂父王的英明,随后笑着补充道:
“不过以孩儿对秦昇的了解,他从来都不是一个束手就擒的人,若是杨广真要对秦昇动手,那最终吃亏的一定是他自己。”
“无妨无妨,只要能让他们两个狗咬狗自相残杀,对我们李家的大业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听到只要编造出一个所谓的谶语便可让杨广和秦昇反目成仇,甚至自相残杀,李渊心情不由一阵大好,随即又有些奇怪问李世民道:
“可我记得你不是一向视秦昇为知己吗?之前还特意托亲兵送给他一枚玉佩做为新婚的贺礼,如今怎会想出如此毒计来对付他呢?”
“因为孩儿姓李!”
李世民看着父亲李渊,斩钉截铁一字一句道:
“于私,孩儿直到现在依旧将秦昇视为知己,派人送玉佩给他做新婚贺礼不过是在尽一个好友的本分。
可于公,孩儿是李家儿郎,秦昇又是我李家大业的大敌,孩儿自然要不遗余力去对付他。
而且孩儿知道,站在秦昇的立场上,他同样会不择手段对付孩儿和李家的。”
“说得好,公私分明,不愧是我李家的好儿郎!”
李渊听完不由心中大悦,随即重重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道:
“不过你只管放心,为父不是杨广,不会随随便便就听信旁人挑拨的。
再说了,你是为父最为看重的儿子,若是为父连你都不相信,还能相信谁?”
李世民看着父亲李渊,什么都没说,只是重重点了点头。
(太困了,另外一章明天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