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那阴阳家术士脸色大变,似乎想要迫不及待地插嘴反驳。
可秦臻神色从容,根本不给他任何开口的机会。
依旧继续滔滔不绝的阐述着:“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但此 ‘顺’ 绝非顺应那看不见、摸不着,缥缈难测的阴阳变化,而是顺应社会发展之规律,顺应民众内心深处对安稳生活、富足日子的殷切期望。
我大秦之国策,正是精准洞察了这一规律。
自孝公起,便以法治国,自上而下,建立起一套严谨完备的律法体系。
从农田开垦、商贾贸易,到百姓的日常言行举止,皆有法可依。
凭借这套完善的律法,大秦让整个国家有条不紊地在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行,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最终实现如今这般繁荣昌盛的局面。”
秦臻的话语,直插这阴阳家术士的心脏。
言辞犀利而有力,让人无法抵挡。
“术士若不能拿出切实可行的治国理政之法,仅凭空洞的阴阳之说,妄图驳倒我大秦之策,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他微微一顿,环顾四周,声音愈发高亢:“大秦之所以能崛起,靠的是严刑峻法和高效的行政体系。
自商君变法以来,秦国令行禁止,民众皆以耕战为本,国家方能日益强盛。
这些都是经岁月磨砺、实践检验的真理,绝非你们那些虚无缥缈的阴阳之说所能比拟。”
秦臻这番慷慨陈词,逻辑严谨,环环相扣,每一句都有理有据,将术士的观点批驳得体无完肤。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瞬间沸腾,纷纷交头接耳,低声议论。
有的暗自点头,对秦臻的这番高论心生敬佩;有的眼中闪烁着光芒,似是被这番言论点燃了思绪。
反观那阴阳家术士,此刻显得狼狈不堪。
他张了张嘴,试图反驳秦臻的观点,却发现难以找出一句有力的反驳之词。
他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在众人或审视或嘲讽的目光下,只能悻悻坐下,不再言语。
一时间,整个论道场,再无一人出声质疑秦臻对大秦推崇法家的阐述。
在台下众多听众之中,一位身着朴素麻衣的少年尤为引人注目。
那麻衣质地粗糙,一看便是寻常百姓家的粗布所制,腰间仅系着一根同样质朴的粗布带。此时那少年,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正慷慨陈词的秦臻,眼神中透着一股超乎常人的专注。
他与嬴政年龄相仿,那张稚嫩的面庞上,同样透着一股不属于这个年纪的坚毅。
此刻,他的眼中光芒不住闪烁。
秦臻的每一字、每一句,都仿若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在那扇门后,一个充满法家智慧与治国方略的新天地正徐徐展开,令他沉醉其中。
这时候,兵家阵营中的一位老者缓缓站起身子,拱手道:“秦先生所言极是!如今诸侯纷争不断,生灵涂炭。
在这乱世之中,唯有凭借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方能实现和平。
秦国以法治国,推行耕战之策,百姓闻战则喜,其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此乃结束这连年战乱的关键所在。”
“秦国重视农耕,实乃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