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昭帝师设定为正二品,没有三公尊贵 )
( 明庆和公主的事情,会在明庆快死的时候写出来,那样不会很突兀,也不用等番外)
(初步定明庆二百章左右死,过往老规矩,走十章 )
---------------------
丁徵擎比商卿越小了六岁,乃是惺惺相惜的至交好友;
丁徵擎十六岁时便拿下了文状元,一路过关斩将直达殿试;
二人金銮殿前议政,丁徵擎与他处处想到一块儿!
高谈阔论间还能与他提点一二,也不在乎面前之人是帝王,未曾溜须拍马;
三言两语说明当下局势,直击商卿越难处所在;
彼时商卿越刚刚登基,正是用人之际,就先封了个正五品殿前起居郎;
短短三年屡次献计,协助商卿越治理大昭;
在明庆为帝师前,他就已经是太保了,三公之一的至尊之位。
---------------------
后来商君盛登基,丁徵擎称自己年事已高,不能再辅佐新帝了;
你要说他此行为是不满新帝?那可就错了;
恰恰相反的是,丁徵擎是太识趣了!
毕竟他是先帝太保,却从未参与他们这批皇子的教养与指点;
不像明庆识时务,一早站队太子一脉,所以登基时他便成了新的太师;
丁徵擎为人古板不变通,忠于先帝是福也是祸。
---------------------
原本商君盛登基时,对他的官职定位也犯了难;
毕竟太保已经是正一品之位了,他为人又精明能干;
通常新帝登基,像是这种中立之派原是不必管的;
保新帝登基的一派,论功行赏就够难了;
说好听的是中立之派,忠于先皇,在外人眼里就是迂腐;
再说难听点就是墙头草,不变通,不降官职就不错了;
坏就坏在商卿越对他信赖非常,就算是为了尊敬先帝,他的官职也不能变故;
甚至说 …… 还要给他升一升!
可这还怎么升啊?
---------------------
瞌睡来了有人递枕头,丁徵擎的主动请辞叫他来了精神;
然而当时的商卿越只是退位做了太上皇,又不是死了;
像之前说的,就算是为了给先帝面子,丁徵擎也得给个富贵闲职出来;
思来想去,最终定了个超一品文国公的身份;
一时间满朝哗然。
----
众所周知,超一品国公之位,只有武将才可得;
丁徵擎不过一个文官,竟也值得新帝破例?
---------------------
丁徵擎显然也意识到了这点,金銮殿前深深叩首:
“ 陛下实在不该给老臣此等尊位!”
“ 老臣是文官,纵使陛下仁慈,也不该为老臣坏了规矩 ”
“ 自古以来唯有抛头颅洒热血的前线将士,才有此等殊荣 ”
“ 老臣自高中状元至今官途畅通,何故还要坏了将军们的规矩啊!”
“ 您开了这个先例,往后只会麻烦不断,老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
若说原本商君盛还有点不情愿,看见丁徵擎这般识趣也没什么不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