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开始,八路军总指挥部就已经开始在做从长治搬迁往太原的准备了。
而等到12月10日之后,除了保卫力量以及八路军总指挥部核心的副总指挥、副参谋长等人之外,其他部门的搬迁工作其实也已经基本完成了。
12月15日,在和卫司令做完最后的交待之后,八路军总指挥部正式从长治迁往太原。
副总指挥、副参谋长、秦文伟等人乘车一路前往长治。
就和八路军在长治的总指挥部不在长治城内一样,这回八路军在太原的总指挥部也同样不在太原城里。
八路军总指挥部设于太原城南偏东方向大约9公里处的北营村位置。
之所以选择这里,主要还是因为这里的位置较为特殊。
首先,北营村旁边就有一个北营站,是同蒲铁路和正太铁路共用的一个小型站点。
当然,现在这个站点已经被扩大了,扩大后的站点名为太原南站,绝对可以说是现在全中国规模最大的一个站点了。
目前的太原南站,可以同时停靠18列火车,并且在太原南站以东南方向6公里处,还有一处允许停放最多108列火车的动车所。
除了火车之外,在北营村这个八路军总指挥部所在地的东南4公里位置,八路军还扩建了武宿机场。
日军占领太原期间,所使用的机场是太原城北飞机场,亦称光社飞机场。
武宿机场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临时军用机场而已,甚至日军自己都很少使用武宿机场起降飞机。
但八路军在收复太原之后,秦文伟直接拿了一幅太原城区未来规划图。
这份规划图实际上就是《亮剑》未来新中国的规划图,也算是现在就把这件事情考虑到了。
在这份规划图里,太原城北未来是需要建设一个超大型的钢铁综合体在太原城北的。
按照这份规划图,八路军总指挥部就建立在了太原南站附近,同时也靠近武宿机场。
靠近太原南站,是方便未来物资通过太原南站运输前往各个根据地。
这点很重要。
现在八路军总指挥部就是整个华北地区所有八路军根据地的输血泵。
想要这个输血泵能够好好工作,首先主动脉的血管就要有足够的输血能力。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八路军将原本的北营站扩建成了太原南站。
但即便是可以同时停靠18列火车,并且有一处允许停放最多108列火车的动车所,这还是不够。
因为这个‘主动脉’不够大,输血能力不够强大。
以当前同蒲铁路和正太铁路两条铁路的量来说,还不够承担未来需要从太原走出的物资数量的。
因此,即便是这样的情况下,目前八路军这边也在规划将白晋铁路从太谷这边接到太原南站这里来。
而靠近武宿机场,则是为了未来如果有需要,八路军总指挥部一些人可以通过武宿机场乘坐飞机快速前往需要去的地方。
比如延安、石家庄、长治,以及计划未来半年内会收复的山东地区等等。
“感觉这里也还不错嘛。”
当走进在北营村新建的这个八路军总指挥部之后,秦文伟笑着说道。
北营村的这个八路军总指挥部是在原本小辛庄八路军总指挥部的基础上再加以改进的。
小辛庄八路军总指挥部那个建筑群的建设,当时八路军的建设者们并没有什么经验,只是按照八路军总部的要求,建了对应的建筑出来而已。
而这次,有了经验之后,整体的布局也更加完美了。
而且秦文伟也还考虑到了未来可能的需要,提前预留了一部分的建设需要。
这些需要这些工程师们虽然不知道是为什么,但都按照秦文伟的需求,完成了对应的工作。
所以在看到这些工作成果之后,秦文伟才会忍不住发出感叹。
同行的副总指挥听到秦文伟的这声感慨之后,则是说道。
“你不是参与了这些设计吗?怎么还这么一副惊讶的样子。”
闻言,秦文伟解释道:“参与设计是参与设计,但是设计和实际情况又是两码事了。
我也没想过咱们的工程队伍居然这么快就将这里给建好了,而且还这么完美。”
说到这点,即便是副总指挥也忍不住点头称赞道。
“是啊,这么庞大的一个建筑群,居然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放在以前,这实在是无法想象。”
太原是在10月4日的时候结束太原战役之后被收复的,到现在12月15日,也才过去了70天的时间而已。
现在的这个八路军总指挥部可绝对不是一栋大楼那么简单。
以八路军总指挥部所在的指挥中心为核心,周围还有大大小小三十几栋建筑。
好在这些建筑多半都是两三层的建筑,并不是什么高楼大厦,不然以八路军现在的能力来说,即便是拥有无限的物资,也实在是没办法两个月建成。
而走进指挥中心之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占地超过三百平米的大厅。
不过由于八路军工程师的技术能力不达标,而且时间紧急,因此这个大厅的缺点就是中间那一排柱子影响了整体的观感。
这个超级大厅的中心偏左的位置,是一个占地超过30平方米的大沙盘,上面是目前华北地区的所有兵力布置情况。
这个沙盘的模型还是秦文伟从系统里兑换的,保证绝对符合当前的山川地理走向。
当然,在高程上,也做了比例放大,不然的话沙盘上压根就没什么山了,一眼看上去全是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