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贺耀组了解完八路军发行的这种粮食兑换券已经在整个华北地区都推行开来,并且甚至日伪军也乐意使用这种货币之后,大为震撼。
要知道,日军内部对于使用法币或者是八路军货币有严厉的处罚。
可现在,日伪军居然冒着可能被处罚的风险,也愿意使用折合总粮票?
这也足见这种粮票究竟有多么坚挺了。
其实这件事情也和八路军最近这半年时间里的反攻和攻势有关。
刚开始在4月初的时候,日军对八路军太行区抗日根据地发起三路围剿。
当时的日军以南、北、西三个方向,对太行区抗日根据地展开攻击,然后被八路军击退。
在4月末,八路军又对阳泉的日军发动了攻势,并且消灭了阳泉的独立混成第4旅团,顺带把独立混成第9旅团来支援的兵力也全数歼灭了。
而在这之后,7月份,八路军发动长治战役;8月份发动临汾战役;10月份发动太原战役和石家庄战役。
这些战斗对于日军来说,也是需要大规模抽调人手的。
至于物资那更是需要海量的物资了。
但华北方面军手上掌握的物资数量有限,即便是本土、东北、华东地区想办法支援华北,但也无法满足所需。
没办法,日军就只能增加在占领区征收粮食。
当然,冈村宁次非常清楚如果肆意的征收粮食,会让占领区情况变的不稳定,给八路军更好的渗透机会。
但是粮食问题也是这个时候的日军死结,无奈之下,冈村宁次只能以所谓的【市场平价】,收购粮食。
这个所谓收购当然也是强制性的。
只不过日军还是付了伪钞。
这些伪钞或者军票的增发,华北方面自然是不会增加伪钞的准备金的,只是单纯的增加印钱。
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没什么感觉。
但是在临汾战役结束之后,因为日军第1军面临八路军围困,再加上需要集结兵力去支援第1军。
所以冈村宁次再度增加了征收的粮食数量。
而这一次,征收的粮食数量已经变成了原本征粮数的两倍。
以至于在这次粮食征收行动结束之后,整个华北地区出现了普遍性的粮食价格上涨,而且有些地方价格上涨的幅度甚至超过了200,并且情况还在持续恶化。
这也导致了华北地区伪钞的大规模贬值。
华北地区所使用的伪钞名为“联银券”,是伪政权“华北临时政府”所设“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的纸币——“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兑换券”的简称。
伪钞于1938年开始发行,流通区域是华北日伪的占领区。
在1938年开始,伪政府就强制以1:1的比例兑换民众手里的法币。
如果是按照原本的《亮剑》剧情的话,伪钞的贬值速度其实没有那么快。
如果以1938年伪政府发布伪钞之时伪钞的购买力为100为例,原本《亮剑》剧情里,到1940年12月份的时候,伪钞的购买力大概是40。
但是,目前整个华北地区,伪钞的购买力整体上已经降低到了20。
基本上已经让伪钞贬值到了原本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