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12辆则是搭载了23毫米机炮的山猫全地形车。
这支部队现在之所以是试验型,就是因为八路军总部其实自己都没想好应该怎么使用山猫这种全地形车,只能用这些武器,组建了一支实验性质的部队,实际检验在作战当中的发挥。
不过就这30辆山猫,如果真的要跟随步兵一起对日军阵地发起进攻的话,那到时候,如疾风骤雨一般的速射发射模式,把榴弹炮和机炮朝着日军阵地里猛猛怼去,只怕没有哪个日军阵地能坚持到一梭子炮弹打完的。
……
10月3日早上5点,八路军开始行动了。
首先行动的是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支队的第1团、第3团。
这两个团自定襄县向西南方向发起攻击。
他们的目标是忻州以南十公里的豆罗镇。
这里是忻州日军向南撤入太原的必经之路,也是公路铁路等交通线路的交汇点。
日军也知道豆罗镇的重要性,所以守备忻州方面的日军独立混成第3旅团的旅团部就设置在豆罗镇,并在这里部署了团两个独立步兵大队和一个炮兵中队。
独立步兵大队这个编制看似是要比一般的步兵大队高大上一些,但实际上,独立步兵大队的实力比一般的步兵大队还要弱。
日军步兵大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编制。
第一种是标准的日军步兵大队编制,也是日军常设师团的大队编制。
这种标准步兵大队下辖4个步兵中队,1个机枪中队,1个炮兵小队,1个运输中队,最后加上大队本部之后,总编制人数为1091人。
当然,这是日军标准步兵大队编制,但现在的日军因为治安战当中所需重武器不需要那么多的缘故,所以尝试过减少重武器的步兵大队编制。
一般是在原本的大队编制上进行缩编,比如将两门九二式步兵炮从大队内剔除,并且将机枪中队的重机枪数量也缩减到4门。
而第二种步兵大队编制,那就是独立步兵大队了。
相比于4个步兵中队,1个机枪中队,1个炮兵小队的日军标准步兵大队,独立步兵大队先是砍掉了一个步兵中队,留下三个,再是把炮兵小队同样也从大队编制里剔除,最后就连运输中队都没留下,直接合并到旅团里了。
这也就导致了日军独立步兵大队的兵力编制在850人左右,比一般的步兵大队人数还要少。
早上5点30分的时候,此时正是黎明前的黑夜,距离天亮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
一条长长的巨龙自东北方向而来,负责当天警备工作的独立步兵第6大队的哨兵在看到这一情况之后,立即敲响了警报。
独立混成第3旅团两个独立步兵大队开始集结。
在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一支队第1团和第3团最前方的是晋察冀军区直属刚刚组建的一个步战车营,下辖54辆86式步战车。
和第344旅、第385旅、第386旅这三个旅里的步兵团有那么多的编制不同,第1团和第3团既没有步战车连,也没有试验的山猫全地形车部队。
他们主要依靠的就是这支86式步战车营作为主要突击力量,再配合后方一个炮兵团的火力。
在晋察冀军区第1支队正式抵达豆罗镇,并开始发动攻击之后,豆罗镇内的日军独立步兵第6大队和第7大队几乎是一触即溃。
即便是豆罗镇有火炮,但这些92式步兵炮根本就没有办法应对86式步战车的进攻。
很快,豆罗镇内的这边的日军就被八路军团团包围并开始被步战车营分割,炮兵团火力逐个歼灭。
早上8点30分,八路军收复了豆罗镇,并切断了日军的独立混成第3旅团自豆罗镇向南撤回太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