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大大们好,本书不仅仅是写四合院内的故事,同样也有主角在那个年代弘扬中医的故事,喜欢的请加一加书架,不喜欢的请点x,或者在这里喷作者也行,都会虚心接受,写书不易,烦请不要在书评区留下差评,拜谢!
以下正文:
1958年,深秋,回京列车上。
老旧的车厢,拥挤的过道,随着列车前进发出的哐当声响,以及那时不时飘进鼻孔的脚臭味。
方别确定下来,自己的确是穿越了。
他原本刚进入一家中医院实习,在连续一个月夜班之后忽然晕倒,再一睁眼就到了这具身体里了,接受记忆之后,方别也是知道了他现在的身份,军医转业分配到了燕京红星职工医院工作。
至于家庭这一块,原身也是燕京人,家里原先也是中医世家,只不过家道中落,医术没学到多少,父母也离开人世,留下原身一人,只能参军入伍。
就在这时候,车厢前门被打开,一股风猛的灌了进来,虽然有些寒冷,但却让车厢里那闷燥的味道散去不少,接着一名列车员走了进来,见到他后许多人都下意识的准备掏出车票。
只是列车员似乎并不是为了检票,他扯着嗓子喊道:
“旅客同志们,现在前面车厢有旅客突发疾病昏迷过去,现在我们需要医护帮忙,请问有这类职业吗?”
一时间车内人的目光都盯在了列车员身上,前面车厢可是卧铺,现在能坐上卧铺的可不是一般人。
方别倒是没想这么多,本就坐在前排的他靠的最近,听见列车员的话之后,医生的本能直接让他站起了身。
“我是!”
列车员顿时脸色一喜,看向方别。
“您是医生?那太好了,赶紧跟我过去吧。”
方别也不二话,拿起随身行李就跟着列车员走进了卧铺车厢。
一直走到尽头,列车员拉开帘子,方别才看到一个身着中山装的中年男人倒在床上,床边上还站着一名满脸焦急的年轻男人。
“徐秘书,医生找到了。”列车员对着年轻男人说道。
徐秘书一看方别,有些诧异的说道:
“这么年轻?能行吗?”
方别被人质疑倒是没有开口解释,对方虽然是卧铺乘客,出行还带着跟班,不用想就知道不是一般人。
但正所谓医不叩门,他救人又不是上赶着来的。
列车员这时候却出言劝道:
“徐秘书,现在车上的广播坏了,只能一个车厢一个车厢的去问,刚才那个车厢也就只有这位同志是医生,现在情况紧急,就先让他看看,你要是实在不放心,我再去后面车厢去问问。”
徐秘书看了眼昏迷的中年男人,又看了眼方别,最终还是开口说道:
“那麻烦您帮忙看看。”
方别本来也不想搭理这人,但医生的职业素养还是让他点了点头。
接着方别便走到了中年男人身旁,查看了起来。
只见对方人中还有一道掐痕,估计是有人急救,但并没有奏效,方别接着看去,对方面色晄白,呼吸存在,脉沉细,皮肤湿冷,方别试着叫了两声也没反应。
结合症状,方别心中也大概明白中年男人的病因就是低血糖,低血糖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只需要补充糖分就能缓过去,但现在中年男人已经晕了过去,吃东西是吃不下了,而且现在又在火车上,也没有输液的条件,这样拖下去,等下了火车估计中年男人不死也得留下后遗症。
方别一边查看男人的其他症状,一边对着边上的徐秘书说道:
“帮我把包袱打开,取下里面的银针。”
徐秘书闻言连忙点头,从方别包里取出银针。
方别接过银针一边消毒,一边已想好了施针穴位。
现在已是深秋,中年男人身上衣着较厚,手背与面部比较容易施针。
简单消毒之后,方别提针先刺合谷穴,捻转后出针,再针刺人中穴,又经过数次提插,中年男人呻吟一声,终于是醒了过来。
徐秘书见状终于松了口气,脸上露出喜色:
“嘿,神了,你简直神了!”
方别倒是没表现得多么激动,只是问道:
“先别急着高兴,有糖吗?没糖弄点吃的给他吃下去也行。”
徐秘书这会儿哪还敢对方别有半点怀疑,连忙点头应道:
“我马上去找。”
说罢徐秘书便往后面车厢跑去,找列车员去了。
现在针灸完毕,方别也就收拾起了银针,刚把银针放进包里,方别脑海中就响起了一道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