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手中的羽扇轻轻摇动,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幼常,再周密的计划,也会有破绽。杨仪虽然谨慎,但他野心勃勃,定不会就此满足。只要我们耐心等待,他定会露出马脚。”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地看向马谡,继续道:
“你去告知你的那些探子,平日里多留意杨仪的一举一动,尤其是他与军机处的往来。他再谨慎,也难免有疏漏之处,或许其中会有把柄。”
“是。”
马谡领命,神情郑重地点了点头,心中已开始盘算如何布置人手,暗中监视杨仪的一举一动。
他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见诸葛亮如此镇定自若,也感到一丝安心。
然而,诸葛亮心中所想的,却是暂且观望,不随意插手。
他知道,眼下杨仪权势正盛,若贸然行动,不仅难以撼动他的地位,反而可能打草惊蛇,陷入被动。
马谡见诸葛亮沉默不语,心中却依旧不安,忍不住又问道:
“丞相,若杨仪接下来继续打压异己,拉拢朝中大臣,我们难道一直袖手旁观吗?”
诸葛亮闻言,神色依旧平静,缓缓说道:
“若只是如此,我们可先隐忍。他拉拢大臣,我们便暗中联络那些忠君爱国之士,让他们保持警惕,不要轻易被杨仪蛊惑。”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沉稳:
“同时,我们也要在暗中积蓄力量,以备不时之需。杨仪虽权倾朝野,但我们并非无计可施。”
马谡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心中略感宽慰,但仍有一丝不安。
“可杨仪如今权势滔天,那些大臣们迫于压力,恐怕很难坚守立场。若是他们被迫依附于杨仪,我们岂不更加被动?”
诸葛亮轻轻摇了摇羽扇,淡然一笑,目光中带着一丝深意:
“人心向背,非一时之事。只要那些大臣初心是为蜀汉着想,即便表面上顺从杨仪,又何妨?关键在于他们心中是否仍存忠义。只要他们暗中留意杨仪的一举一动,便已足够。”
“另外,一旦发现杨仪有任何危害蜀汉的举动,立刻来报!我们绝不能让他的野心危及蜀汉的江山社稷!”
马谡点头应是,心中暗暗下定决心,定要全力协助丞相,揭穿杨仪的阴谋,保卫蜀汉的江山。
与此同时,蜀都城内,杨仪正在府上批阅文书。
书房内烛光昏暗,他的身影在墙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一阵轻轻的敲门声,打破了四周的寂静。
“进来。”
杨仪声音低沉,并未抬头,手中的笔依旧在文书上游走,神态从容。
只见丁岩快步走近,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封密信,语气恭敬:
“大人,军机处加急密报。”
闻言,杨仪眉头微挑,放下手中文书,接过密信,快速展开阅读。
他的目光在信纸上迅速扫过,神情逐渐变得严肃。原本平静的眼眸中,闪过一丝警惕。
密报上主要有两个内容。
一是司马懿刚刚向蜀汉派遣了大量人手,只为潜入蜀汉,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刺探诸葛亮的死活。
二是司马懿加派了不少人马,驻扎在魏蜀边境。
“这老狐狸,的确不安分呐。”
杨仪低声细语,眼眸中闪烁着寒光,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笑。
他自然明白,虽说诸葛亮已经病逝,但他的威名依然震慑曹魏。
司马懿会派人来探诸葛亮的死活,定是怀疑诸葛亮未死。
而边境增兵,也是害怕蜀汉因魏延之事突然发难。
这都在杨仪的预料之内。
丁岩见杨仪神色凝重,便低声补充道:
“大人,吴国那边的朝堂也不安稳,听说有的大臣已经直言,我蜀汉丞相病逝之后,陛下便无力支撑江山社稷。有不少对蜀汉心存觊觎之人,都在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