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国王是明宗李峘,他在位期间,朝鲜士林派崛起,但是士林派内部又分东人党和西人党,朝堂上闹得不可开交,让李峘也很是头疼。
还有沿海的倭寇骚扰,此起彼伏,有时候还闹得特别凶,同样让朝鲜君臣非常头疼。
如今,天使驾临,他也乐得趁这个机会,光明正大地跑出去玩玩。
如果是别的事情,他还可能不敢离开朝鲜国都,否则很容易位置就没了。但是,受宗主国的邀请,去参加宗主国的皇帝登基纪念庆典,那就没什么可以不放心的了。
真要有事,宗主国肯定不会不管!有宗主国出手,王位就稳如泰山。
这次,离开了朝鲜,过鸭绿江,进入大明辽东,然后再沿着辽西走廊过山海关,终于进入了大明的京畿之地。
这一进京畿之地之后,朝鲜国王就有些诧异了,他看了一会热闹之后,终于忍不住问身边的大明天使道:“请问上使,这些人往地上铺这好好的钢材,是何意思?”
在他的认知中,炼铁出来的铁料,首先要打造钢盔铁甲和武器,再次一等,那也是做一些农具,往地上铺,他是真想不通!
大明使者早就在等着他问话了,此时,一听之下,他才指着铁路施工队回答道:“这何须问,此乃铁路也!”
朝鲜国王听得有点尴尬,铁铺在路上,确实是变成了铁路,但是,问题是这铁路有什么特别的么?那么铺的,路都不平,车子怎么走?
心中如此想着,他便只好再次请教。
大明使者听了,自豪地回答道:“这铁路自然不是普通车子用的,等你到了京师,便能看到用这铁路的车子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补充说道:“这种车子,你肯定没见过。本来的话,本官以为你们虽处偏远之地,但也应该听说过。如今看来,还是孤陋寡闻了,也罢,本官就给你介绍下!”
朝鲜国王听得脸色一红,被天使鄙视孤陋寡闻了!
他不敢反驳,不过心中却有点不服。既然是车子,还能是什么样的车子?再怎么样,也就是牛,马之类拉的车子而已!
他正想着呢,就听那天朝上使对他说道:“这种车子,乃是我大明财神,陛下御封衍神公所发明,民间称之为铁龙,或者火车,正式名为蒸汽火车是也!”
大明财神的名声,终归还是传到朝鲜了。此时朝鲜国王一听财神还被封公爵了,顿时很是有点意外。
大明朝的公爵,可不容易得到的。也就太祖皇帝和成祖皇帝的时候多点,其他时候,基本没有的。
这个大明财神听说很能赚钱,但是,封了一个公爵,是不是太过了?
他正想着呢,大明使者还在给他介绍道:“这个蒸汽火车,不吃草,只喝水,烧火之下便能跑起来。就是在此等铁路上跑,一日之间,便能到鲁地首府济南。如果铁路会修到你们国内的话,估计也就三天能到……”
听到这话,朝鲜国王都忘记了对大明天使的敬畏,开口打断,一脸震惊地说道:“上使是说这个铁龙从京师到鄙国,只需三天?”
大明使者显然很享受朝鲜国王的震惊,自豪地回答道:“到鸭绿江的话,估计两天而已。本官刚才说了,此车日行千里。最为关键的是,一车能坐五百人左右。”
他这话一说出口,朝鲜国王顿时嘴巴张大,能塞下一个鸭蛋了。
日行千里的车子,还能一次坐五百人,做梦都想不到会有这样的车子吧?
哪怕这个话是出自上国天使口中,按理来说,不可能骗他,但是,他还是难以置信!
大明使者看他这样子,心中很是舒畅,也不再多说,自个也欣赏起那些铁路匠人修筑铁路的热闹。
说实话,要换了以前,自己听别人说这些话的话,估计比朝鲜国王也好不了多少。财神爷的格物学,真得是化腐朽为神奇,自己是年纪大了,家里的那几个兔崽子,却是要他们好好学学的。
他坐在马上,心中想着事情,任由马儿前行。
忽然,他听到动静,抬头看去,脸上当即露出了笑意,转头看向朝鲜国王,见朝鲜国王也注意到了,便开口对他说道:“看到那发出声音的机器了吧?那便是蒸汽机了。”
“看到没有,这蒸汽机的用处可大了!用在车上,便是蒸汽火车;用在这里,便是锻造碎石,还能通过皮带传送碎石,用处多了去了,都是财神的功劳啊!”
在这个铁路施工现场,就有蒸汽机的应用。比如用蒸汽机带动锻造机,把石块砸得更碎,一直到适合修筑铁路之用。
还有蒸汽机带动了一个传输带,就省了人工搬运碎石之类,直接输送到铁路线上。
可以说,在铁路施工过程中,蒸汽机的应用,省了最吃劳力的部分,让修筑铁路变得更为轻松一点了。
朝鲜国王看着眼前的场景,眼睛一直睁得很大,犹如没有见过世面一样,好奇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哪怕已经过了施工现场,他看到官道边已经修好的铁路,脑海中也一直在想象那种叫做铁龙的车子,到底是怎么样在这铁条上行驶?
看着看着,他忽然感觉,这一次来大明京师,估计收获要远比想象中要大!
剩下的行程中,不知不觉间,速度都加快了,似乎是恨不得马上就到明国京师去看看那种叫做铁龙的车子,到底是怎么样的?
这一日,朝鲜国王一行人终于到达了明国京师城外。他们还特意绕了下路,往城南那边入城。因为火车站,是修在城南这边的。
此时的火车,已经是有多列在运行了。朝鲜国王一到火车站,就看到了蒸汽火车。
他在看得目瞪口呆的同时,也发现好多人几乎和他一样,都在用震惊地眼神看着神奇的铁龙。
从这些人的服饰看,大概是明国各地的土司。果然,不只是自己孤陋寡闻,明国自己人不也还有孤陋寡闻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