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是惊讶的,没想到面还能这样做!做出来一大份的量,叶苗调了料汁浇上,拌匀后放到桌上,就当一个菜了。
等一家子开始涮火锅,孙花花先夹了一筷子凉皮,因着里面放了不少辣椒和油,看上去很诱人。
吃到嘴里凉凉的,很滑很嫩,辣椒和陈醋不同程度刺激人的味蕾,当真是好吃!
凉皮里面的面筋,吸满料汁,一口下去就爆汁,满足极了!
众人也不谦让了,毕竟量少。火锅还没开吃,凉皮倒是先光盘了。
叶苗心满意足,看来,夏天可以上凉皮啦!
凤翅书院,叶文庆入学时间也不短,夫子要对新入学的学生做次考核。
凤翅书院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资质,分为甲乙丙丁戊戌六个班。
甲班都是已经考上秀才的;乙丙班是已经考上童生的;其余三个班是初学者,根据不同水平进行分类。
叶文庆刚入书院在戌班,学些最基础的课程。
自入书院以来,他每日早起晚睡,吃完饭就看书写字。别人娱乐的时间,他都在读书,不会放过一丝一毫。
资质虽说不上很好,但也算是普通人中拔尖的了。
再有曹墨涵时不时指点一二,短短一个多月,进步很大。
同参与考核的还有八人,都是入学不久的。
夫子出了考题,九个人隔开坐,一柱香的时间答题,最终评得叶文庆是新进考生第一名,进入戊班,第二三名一同进入。
曹墨涵知道叶文庆在学习上很刻苦努力,却是没想到他能拿到这样的成绩。
因为同为考生的第三名,从小在家是受了启蒙的,按说成绩当在叶文庆之上。
那第三名葛文是镇上葛员外家的嫡长孙,葛家虽出身商户,但葛员外分外重视子孙学业,葛文父亲葛天乾苦学多年,终考上秀才。
葛员外高兴地大设宴席,免费邀请来客吃席,只为庆祝自家儿子考中秀才。虽然,那时葛天乾已经到了不惑之年。
葛文自生下来,葛员外就格外重视,本是嫡长孙,加上父亲是秀才,葛员外对葛文更是寄予厚望。
五岁就已开蒙,最初是葛天乾亲自带着教习,后来专门请了先生,在家教授。
如今葛文有八岁,葛员外觉得得送到书院,与同窗之间还能互相讨教学习,氛围比在家中好上不少。
于是,在葛文母亲宋清溪万般不舍之下,被送到书院。
按说在家已经启蒙三年有余,应当要好过叶文庆的,但谁都没想到葛文只拿了个第三。
对这成绩,葛文沮丧极了。但终究小孩子心性,进了戊班,又与同窗打成一片。
毕竟只有八岁,几乎是整个书院年龄最小的了。离开家,遇到这样一群孩子,天性自然而然被释放出来,因此,在读书一道自然有所荒废。
叶文庆每天和葛文一起念书,当然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下学时,他经常提醒葛文,莫要荒废了时间,等到了十六七岁再努力就晚了。
葛文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时间长了,叶文庆也就不再说了。先管好自己就行。
曹墨涵在甲班是数一数二的存在,先生对他明年冲击,考上进士寄予很大期望。
时间越来越近,孟雪萍对他越发上心,她觉得曹墨涵必能一击即中。
他每日依旧早上早早就来叶苗的摊子上买吃食,如今上了小笼包和糖包,他都特别喜欢吃,还跟自家娘推荐过叶苗的小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