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生呵呵一笑:“那没什么,应该的。”
又又冷场了。
马骑着落后一点点,赵长生又追上去:“叶。”
风吹开帘子,叶苗撑着头闭住眼睛。
赵长生见此便闭了嘴。
前面打马的赵节快憋出内伤了,自家少爷还是第一次对一个女子有这么多话说。
终于把人送回家,天色已经不早了,没有逗留,赵长生就回去了。
猪崽的事情落定,叶苗总算松了一口气。
她今天看了猪场已经决定好了,如果今年冬季做出来的腊肉腊肠卖的不错的话,她就再加力度,村里的猪用完就找贾磊买。
叶兴三兄弟现在每天到田里翻地松土,消耗大,叶苗回来经常会带些肉供着吃。
孙氏带一众女眷在厨房帮叶苗。
猪崽落定,孙氏就让叶文涛抽空通知了叶珍儿拉猪。
叶家如今干点什么都会带上叶珍儿,这是叶苗提议的。家里谁不知道耿爱花是个什么人,叶家富起来,想带着叶珍儿一起。
哪怕只为赚些钱,手里有钱,在婆家也能硬气些。
猪场送猪来的第二天,叶珍儿一家三口推着板车都来了。
猪场送来的猪免费送了几个笼子,正好给他们装猪回去。
若放在以前,张康宁是万万不会做这种事情的,他会觉得丢面子。
但是家里日复一日穷,他也就顾不得面子里子了,该干得干,不然叫叶珍儿母女来干吗?
“苗苗,大姑得谢谢你,要不是因为你,我们也买不起猪,更别说卖钱了。姑姑记着你的。”
叶苗看叶珍儿要哭,有些动容。
这大姑姑长相不差,要说嫁给张康宁,他考上秀才,这姑姑成了秀才娘子就算是熬出头了。
奈何她这姑父对功名的执念太深,若早能出去做个教书先生,张家的情况不至于此。
看得出,叶珍儿这么多年很劳累,不到四十岁的人,手粗糙得很,每次大姑摸她的手,她都觉得像是在粗树皮上蹭。
“姑姑快别说了,都是自家人,当互相照顾才是。”
叶珍儿擦擦眼泪:“对对,我们是一家人。”
张雅柔也给叶珍儿擦眼泪:“娘,别哭了,一会叫外祖母看见了不好。”
“是,是,娘不哭了。”
张家把猪拉回去,刚进院子,耿爱花就坐在房檐底下等着呢。
“怎么才回来?”
张雅柔每次从外祖母家回来就看这老太太不顺眼,外祖母也是做祖母的,怎就对苗苗那么好?再看看这个,没来由的气。
她嘴一扁:“祖母以为拉着三头猪,路上好走吗?要不您来试试?”
“你这臭妮子,我就问了一句,你就有几句回我。”
“康宁,看看你们教的好女儿。”
“还不都是叶珍儿惯的!你生她就是专门来气我的吧!”
耿爱花那眼神如果能杀人,叶珍儿此时已经死了很多遍了。
张康宁对耿爱花也有些无语:“娘,您能不能别找事了?”
“帮忙把猪放进圈里才是正事。”
张家的猪圈是张大树在世时修建的,以前家里没那么穷的时候也养过猪。
知道马上要养猪,叶珍儿抽空把猪圈收拾出来,里面垫了土,打扫的干干净净。石头凿出来的猪槽上面绿色的苔藓都被刮掉了。
看得出叶珍儿很在乎这几头猪,就为着年底能卖些钱。张雅柔十六岁了,已经到了要说亲的年纪,得给女儿攒嫁妆。
曹墨涵是进凤翅书院以后考中的秀才,他年幼时祖父曹振一直把他带在身边教习。
因为基础打的足够牢固,再加上他够刻苦努力,因此他年纪轻轻,十四岁就考中秀才。
曹墨涵本要在书院和学生们一起上下学休息的,但因孟雪萍身体不好,又是一个人,他就跟先生求了让他每日书院和家里往返。
下了学,孟雪萍问:“墨涵,最近课业如何?”
“不错。”
“好,来年考试有把握吗?”
“曹家能不能翻身就得靠你了,你一定要争气啊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