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公司被收购之前,营业额就在下降。
收购流程走完,得知拥有百分之五十一控股权的新老板,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哥大学生,三分之二的人觉得前途无望,提出离职。
沈徽林一一看过了员工资料,只标出几个懂技术、有成绩的,让助理通知他们开会。那些业务水平一般、所在岗位冗余的员工,她同意了离职申请。
参加会议的不足十人,还是沈徽林用“会重新调整薪资”这个噱头吸引来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管在哪里都适用。
会议上,沈徽林言辞简洁,介绍了她新拿到的项目。一个小众服装的营销宣传,期限是两个月。
她告诉他们,近来只做这一个项目,参与项目的员工除了底薪之外,将会按比例拿到这次的营收抽成。
听到她这么说,原本寂静懒散的会议室出现了一些嘈杂谈论声。
“营收是多少?”坐在沈徽林左侧的一个男人最先开口询问。沈徽林看过资料,知道他是公司cd(创意总监),科林。
会议室内除了她之外的唯一一个华裔。
比起将近三十岁的年龄,他外表显得过分年轻了,浅栗色头发和立体的五官看起来很像当地人。
客户服务部、创意策划还有媒介组有点儿职位的人,基本都离职了,只有他留了下来。
在开会之前,沈徽林就已经见过科林,他可能知道她的来意,开门见山告诉她,他不是不走,只是现在心情还不错,等心情不好了再走。
沈徽林听着他极其随意的话,眼底带了几分意外。
科林观察着她的反应,忽然就笑了一下,操着纯正的美音,问她:“怎么样,能不能让我每天维持好心情?”
沈徽林说:“能。”
科林没想到她会接他的话,“怎么能?”
沈徽林说:“让你赚钱。”
这会儿他跳出来问跟钱有关的话题,沈徽林并不意外,思忖片刻就开始画饼。
这个项目合作方式可能会和之前不太一样,为了替大家争取更多的利益,她在和甲方谈合作的时候特意要求,广告费用按照他们投放广告之后增长的销售额拿,也是按比例。
一席话说的好听,也有那么点儿道理。比起旱涝保收的固定收费,按销售额拿抽成显然有更多上升空间。
实际上,这种合作方式是她为了拿下项目做出的让步。她主动提出了这种合作方式,对方按照以往的营销推广投入做了精算,发现广告花费会少很多,也就欣然同意了。
沈徽林面对下属,只捡漂亮的说,可在座的人资历比她丰富,其中也有不傻的。
“要是销售额不行呢,我们又能拿到多少?”
沈徽林不回答确切的东西,只说:“这个项目一定能做好,我相信大家的能力。情况总不会比现在更糟。”
她又说了,自己还有另外的营销渠道。
这话大家却信,一个年纪轻轻的女生就敢接盘公司,谁也不知道她到底什么背景,看她开会做事的样子也认真,总不至于是个花钱买公司消遣的富二代。
说完了这些,沈徽林让他们表决是否还愿意留下。不少人都很犹豫。
沈徽林把目光投向了科林,想最先听他的意见,她希望他能留下来。到底是个领导,只要他能留下来,其他人心中的天平也会有所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