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民的骚操作,不仅让刘院长无语,就连范老师也目瞪口呆。
知道李卫民能白话,没想到这么能白话,连自己老师都被他侃晕了!
别人不知道,范老师哪能不清楚,就老师那张嘴,当年年轻的时候,可是出了名的,学校里没有任何一个对手,谁也说不过他!
万没想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今天居然败在一个毛头小子手里,说出去估计都没人会相信!
刘院长也好,范老师也罢,他们都不知道李卫民的底细,不然就不会这么惊讶了。
别人谈判,都是大概估摸着对方的底线,李卫民不一样,一眼就能看穿!
价格有没有下降的空间,对方的底线在哪里,以李卫民的眼神,一看就知道。
有没有到底线,其实是可以看出来的,只不过一般人没有那么敏锐的观察力而已。
如果对方戴上墨镜,戴上大口罩,甚至戴上面具,让李卫民看不到对方的眼神,也看不到微表情,那他就麻爪了。
“刘院长,那个……什么,黄桃和核桃也能不能按照板栗这么来?”
“滚!”
“好嘞!”
李卫民一蹦三尺高:
“范老师,还愣着干什么,没听刘院长说,让咱们去挑板栗苗吗?”
范老师:“……”
刘副院长:“……”
……
在省城住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李卫民和范老师就登上了开往新城的大卡车。
没错,农科院不但给李卫民打了三折,还要免费送货。
跟车的不仅是范老师和李卫民,还有刘院长本人。
为了确保自己辛苦研究的项目取得成功,刘院长亲自带队,带着一帮农科院的高级科研人才,准备去向阳大队指导种树!
数千亩的板栗苗,不可能一趟就拉完,就算运过去,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种完。
因此,板栗苗是分批送过去的,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内,李卫民准备种植五万棵板栗苗!
向阳大队的耕地不多,山林却很多。
如果不管不顾地随便开发,上万亩,甚至几万亩都没问题。
可惜,如果太过深入,管理起来就不方便了,也会破坏自然环境,性价比太低。
李卫民初步准备种植五千亩板栗。
说是五千亩,其实远远不能和平地上的田地相比。
板栗在平原上一亩可以种植二三十棵,到了山上,能种植二十棵就不错了,有些地势比较复杂的地方,种十来棵就是极限。
五万棵板栗苗,最后能成活多少,李卫民也没有把握,就连刘院长都不敢保证。
新培育出来的品种,谁知道适应不适应当地的环境。
气候,土壤,水质,以及风和阳光,都能影响到板栗的生长。
当然,如果不是心里没底,刘院长也不可能给李卫民这么多优惠!
好处拿了,就要分担风险。
光占便宜,不吃亏的买卖,大家谁都想做。
为什么刘院长找不到愿意大面积和农科院合作的生产队,就是人家不想冒险。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这年头,本来粮食产量就不高,一旦种植板栗失败了,大队干部就算不被打死,也会被饥饿的社员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