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比之当初的大英帝国,现在的大明做得要更加的完善。
并没有出现皇权与资本的冲突,整个大明的资本竟都还在皇权的控制之下,而且两者之间,似乎已经找到了某种平衡点。
当初朱辰的担心资本的发展会影响到皇权,甚至强大的资本要争夺皇权的情况并没有发生,而都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这个问题,也是让朱元璋感到疑惑。
回到朱辰的书店中。
朱元璋向朱辰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其实我也有想过这个问题,我感觉,大明现在正在走一条不同于后世任何一个国家的道路,首先,大明的这场社会变革,是一场从上至下的变革,这是极其罕见的,因为在以往的社会变革中,当朝统治者代表的是旧事物,是要被新事物推翻并取代,从而完成变革。”
“可是现在,大明却反过来了,统治者是最先接触到新知识新思想,这使得统治者成了新事物,然后再由他去牵动这场变革,这使得常见的底层推翻顶层的模式变成了一种‘顶层设计’。”
“由最高决策层主导,从战略高度制定整体框架和实施方案,系统化、全局性的规划了这场变革,既能避免混乱,又能激发活力。”
朱辰的这话要放在以前,朱元璋恐怕很难听得懂,但是现在的他却是频频点头。
朱辰继续道:“顶层设计加地方试点,这其实是华夏后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且宝贵的经验,大明机缘巧合下用上了。”
“其次,也是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大明的发展借鉴了华夏后世的发展经验。”
“刚刚说的顶层设计加地方试点的模式是其中一点,还有更重要的是发展制度的确立,确立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其他所有制经济为辅的发展制度,这就使得国有经济在掌控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避免资本无序扩张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还有就是两只手的经济理论,一只是市场无形的手,一只是政府看得见的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避免市场自我调控的滞后性与盲目性,同时也避免政府调控的僵化刻板,官僚腐败,缺乏创新与竞争, 资源错配与浪费等缺点,可以说是两只手相辅相成。”
“这些都是后世华夏能够快速发展的宝贵经验与智慧,都被大明吸收了,从而少走了许多的弯路。”
朱元璋深以为然的点头。
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
朱辰说的这些,和他说过的根本规律是一致的,朱元璋也是在不断地实践中,愈发的明白这些理论和道理。
“其三,是矛盾的转移。”
“由于大明的向外扩张,使得大明国内社会变革的矛盾,被向海外扩张的矛盾所取代,或者说,海外源源不断流入的财富,极大的缓和了大明国内这场变革的矛盾。”
听罢朱辰的分析,朱元璋笑了。
“朱先生,每次听你分析,都让咱有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感觉。”
朱元璋说的并不是恭维话。
如果没有朱辰,他不敢想象大明究竟要走多少年弯路才行。
或者说,没有朱辰,就算给他朱元璋一本《明史》,大明恐怕仍旧难逃灭亡的结局。
“不知道大明未来有没有可能发展到你说的最高的社会形态,共同社会?”朱元璋随口问了一句。
朱辰摇了摇头:“大明未来究竟发展成什么样,说实话,我也不知道。”
“我知道。”
这个时候,一个声音传来,让朱辰和朱元璋都是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