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变引起质变,这是朱辰曾经和朱元璋他们说过的。
现在大明正在经历这个过程。
从朱元璋决定将松江特区的发展模式全国推广以后,全国的商业一下子就繁荣了起来。
各式各样的商品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
这个情景其实在北宋时期也曾一度出现,但是现在比之北宋时期要更加繁荣,而且要更具活力。
因为发展的背后有朝廷的支持。
越来越多人开始脱离以前祖祖辈辈都赖以生存的土地,或涌入城市,或从事其他的行业。
然而,粮食并没有因此而减产。
因为有更加高产的粮食,类似红薯的作物出现,并且朝廷施行的新政,土地归国家所有,由国家调控分配,地主不再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的进行土地兼并,寻常百姓也能够分到更多的土地。
还有就是人口急速的膨胀,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老一辈坚守土地,而年轻一辈则是涌入城市去搞钱。
随着钱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一个更加明显的变化出现了,那就是货币。
货币成了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有了货币,你几乎可以买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从事生产也离不开货币。
以前的货币主要是以金子银子和铜钱这些贵金属为主,这些以贵金属为主的货币虽然稳定,但同样笨重。
现在因为商品经济的形成,货币流通加速,这些笨重的金属货币在流通和携带上不便捷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了。
朝廷发行的纸币开始被人们所接受。
因为这一次朝廷发行的大明宝钞不再像以往那样毫无保障,以前的宝钞,连朝廷自己都不回收,更不要说换成真金白银了,但是现在,大明宝钞可以随时换成等额的真金白银。
这么一来,大家也就愿意用了。
而兑换的地方叫做银行,银行也成为大明百姓越来越熟悉的地方。
存储,交易,兑换,放贷等等业务,都在银行进行,银行成为了百姓们管理自身财富的重要场所,也成为大明对货币政策,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最主要机构。
这一切都基于民众的信任,信任一旦形成,整个货币体系也就基本上成型了。
货币体系是商品经济中重要的一环,货币体系的成型也标志着大明商品经济开始走向成熟。
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购买而获得生活和生产所需的资料,而不再是自给自足。
生活方式在悄然发生改变,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
就算那些顽固派,也不得不被历史推着往前走,如果不走,那就只能被时代抛弃,因为历史就像河流一样,不断地往前,前进的大势是不容逆流的。
朱元璋也越来越理解朱辰之前说过的话。
历史一直是前进的,上升的,即便道路曲折,迂回的,但最终都是在往好的方向在发展,向更高的社会形态发展。
大明在改变的过程中,出现过很多反对的声音,但这些声音渐渐的都被淹没在历史往前发展的浪潮之中。
即使是现在,这些反对的声音依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