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堂的伙食更差了,米汤配咸菜,窝窝头份量越来越小。
终于坚持到夏收,收成比往年差了两倍有余,但总归还是收获了一粮食。
粮仓的存粮新进了一批,杨大山和韩正国安心了不少,正想着怎么跟上头申请暂停交公粮时。
屋漏偏逢连夜雨。
公社领导告知他们北方大旱,粮食绝收的消息,要从他们南方征调公粮运往北方救灾。
青云村的村民们觉得这简直是晴天霹雳。
国家下令,最后收粮队下来拉走了青云大队一半的新粮。
村长杨大山忍不住老泪纵横,刚补种了一批红薯土豆,接下来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们该怎么办。
去公社开会,杨大山发现其他大队的情况更严重,他们之前跟风放了卫星,害得村里现在连粮种都吃了。
各大队队长询问救济粮的事情,公社领导摇了摇头,现在全国各地都先紧着北方,不过公粮可以暂时不上交了。
其他队长们苦不堪言,队里粮仓都空了,现在说有什么意义。
杨大山当天回去就开了大会,经村委共同讨论决定,他们要解散大食堂,分粮,以后各家自己吃饭。
村民们平静地接受了这个提议,拿着各家分到的七十几斤粮食,默默回家了。
青云大队的大食堂开了不到一年半,就这样关闭了。
如今卫生所也处于半倒闭状态,下午没人过来,寒枝干脆就锁了门,起身去大队部找杨大山。
“杨爷爷,我们上山找粮吧,我经常上山去采药,发现了不少山货,或许可以坚持到秋收,就是可能得进入深山。”外围早就被村民们搜刮光了。
“大丫,你说的是真的?”
“是真的,山上有一种植物叫葛根,不仅能吃,产量也多,还有山药、野果……我可以帮忙带路。”
寒枝一脸认真。
“好,大丫,就按你说的办,进深山就进深山,只要能找到粮食,我们不怕。”
杨大山闻言眼前一亮,都要饿死还怕什么进深山。
杨大山说干就干,当天又召集村民开大会,简单明了地说了组织人手进深山找粮食的事情。
村民全部同意,特别是劳壮力多的人家,分的那点儿粮食根本不够吃,一天不知要灌多少水进肚子才喝了个水饱。
翌日清晨,青云山,进山的人分成两组,寒枝带领一组拿着柴刀的劳壮力在前面开路,后面跟着一组拿着麻袋、篮子的妇女。老人和小孩儿留守在村里。
他们直奔深山边缘而去,寒枝担心人多会惊到蛇虫猛兽,出什么意外,贴身带了银针和药丸。
寒枝虽然年纪小,可上山的村民们全都对她言听计从,不止是因为杨大山的交代,还有寒枝的本领比他们强。
寒枝先把他们带到了她之前种下高产红薯的地方,这附近还有一大片葛根,不怕他们起疑。
“哎呀,这里竟然有红薯,还有这么多,我们快挖。”
一个中年妇女高兴地惊呼道。
“大丫,这就是你说的葛根吗?它好粗壮,还长了这么一大片,看来我们今天收获不少。”
红薯和葛根都长了一大片,他们就没再继续前进,全部停下挖红薯葛根。
这里的红薯和葛根足足挖了二十几麻袋,日头还早,他们把麻袋先留在里,继续前进。
寒枝又把他们带到了一小片山药地,不用她说,大家就迅速开挖了。
直到最后一个麻袋和篮子都装满了东西,他们分批把这次的收获运下山了。
留守的老人小孩儿看到他们平安归来又收获满满,脸上洋溢着笑容。
当场分了今天上山的收获,大家就各自散开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