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役两小朱肯定是没机会去做,但如果能够通过所谓的解题体验一把推理解谜的快感,也是一个不错的体验。
这节课不一样的教学,也确实如陈羽最开始期待的那会,课堂的氛围在不知不觉间轻松起来。
朱瞻壑也是将陈羽给他出的三道题收了起来,在一旁说道:
“老师,推理方面我可是强行,您出题吧。”
朱瞻基也在一旁不甘示弱的附和道。
毕竟要是说算经方面基础他有可能是弱项,对比朱瞻壑来说那肯定是不如的。
但是
要说比聪慧程度方面的推理,他还真的是没有服过谁。
好圣孙三个字的含金量,足以证明他的聪慧。
陈羽点了点头,低头思索了一会,在纸上写道:
有四顶红帽子和三顶蓝帽子。将七顶中的四顶帽子分别戴在甲、乙、丙、丁四人头上。
而这四人每人都只能看见其他三人头上的帽子,但看不见自己头上的帽子,并且也不知道剩余的三顶帽子的颜色。
朱瞻壑与朱瞻基两人,此时正聚精会神的看着陈羽书写的题目,顺着题目中的思路,已经开始了思索。
陈羽继续写道:
他们互相观察了其余几人头顶上帽子的颜色之后,
问甲:“你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
甲说:“不知道。”
接着问乙:“你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
乙想了想之后,也说:“不知道。”
然后问丙:“你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
丙思考了一会儿,同样说:“不知道。”
最后问丁。
丁回答说:“我知道我戴的帽子是什么颜色了。”
当然,丁是在听了甲、乙、丙的回答之后而作出推断的。
陈羽写完之后,将最后一句话圈了起来,笑着说道:
“这最后一句话就是这道题的精髓,听清楚我的问题,问丁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
最后一句是精髓,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陈羽感觉这一道题的提示已经足够明显了。
本来就是奔着给两小只娱乐找信心的,所以没有必要搞的那么难。
给点提示,适当的推理一下差不多就可以出来了。
然后,这节课到此为止,顺利结束。
多好!
朱瞻壑与朱瞻基兄弟二人见题目出完了,对视一眼,眼中跃跃欲试,甚至有着一丝丝看不见的斗志。
都想要比拼一下,双方谁先做出来。
陈羽淡淡的指了指:“对了,题目就在这里,如果感觉推理起来比较费力的话,可以打打草稿。”
接下来则是换着朱瞻壑与朱瞻基一同坐在桌子上,奋笔疾书起来。
陈羽悠闲的喝了一杯茶,等待了一会,按道理来说,这一道题算是简单的了,只要顺着思路往下推,绝对不难。
他站起身来,在两小只身后走动。
好家伙,不看不知道,一看才发现这两个家伙打的草稿毫无逻辑与章法。
按照他们这种打草稿的方式,估计再给他们几个时辰或许可以捣鼓出来,可是这样的话,就失去了他出题最原本的意义:娱乐!
看来后世的义务教育还是有用的,最起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了解决问题的思维,尤其是数学。
陈羽叹息一声,看来最后还是少不了一番道理讲解,
“不错,你们做的都很棒,但是……这马上也快到吃中午饭的时间了,为师就提前公布答案,然后带着你们一起做一遍。”
两小只点了点头后,陈羽就开始了书写。
“题目甲说不知道,说明乙、丙、丁三人中至少有一顶红帽子,因为如果乙、丙、丁都戴蓝帽子,甲就能知道自己戴红帽子。”
陈羽写的过程很详细,可以说完全是根据题目中的信息而罗列的可能性。
“乙说不知道,这意味着甲、丙、丁三人中至少有一顶红帽子。
结合甲的回答,说明丙、丁中至少有一顶红帽子。因为如果丙、丁都戴蓝帽子,乙就能根据甲的回答推断出自己戴红帽子。
丙说不知道,结合前面甲和乙的回答,说明丁戴的是红帽子。因为如果丁戴蓝帽子,丙就能根据甲和乙的回答推断出自己戴红帽子。
所以丁戴的是红帽子。”
陈羽写完之后,放下笔,问道:“为师这样写你们看看能不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