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熊吉所说,这里的库存记录好之后,每个月都会进行清点。如果有新送进来的或者被发下去的,都会详细记录,并由领取的队长和熊吉签字,并且要看到熊洪族长的印章或者大巫师的印章,最终才能从武库取出一定数量的武器出来。
“嗯,把短刀储备的那一册拿出来。”
熊洪知道熊吉的工作做的不错,随口一说,“现在短刀有多少把?每个月能生产多少?”
“族长,武库现有两尺短刀200柄,如果铁锭充足,情况紧急,我们一个月还能再生产300把。”
“唔,不错,这些目前是够用了。”
熊洪满意地点点头,他刚刚翻了一下书册,这些武器都保存的很好,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基本上是足够部落日常所用了。
“很好,上次集议的时候,你们也在场,这次武备人员的训练,再过几天就考核了,这次考核结束后,我会抽调出50人,组建骑手,马上的装具和骑手的武器,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组建一支骑兵,就需要大量的战马,自从驯化了第一批野马之后,熊洪和整个部落就在留意着这个事情。
最早的一批经过驯服后的马,已经有了两代的后代了,这些马二代、马三代,才是部落战马的主要来源。
之前驯化的野马,干活可能没啥问题,骑乘、拉车也还能凑合,但要是骑着他们去打架,或者去更远的地方探索,那这些马,从体能和服从性上,都不太适合。
故而这几年的准备,才逐渐积攒起了一批可以使用的战马。
这其中,熊壮负责的牛马谷,和熊材负责的芦苇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将野马驯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用到各种方法和道具,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不过驯服之后,它们生育的第二代、第三代就容易驯化的多了。
有了充足的食物、族人悉心的照料,现在被挑选出来的马匹,个个都是身型高大,肌肉线条明显、毛发油亮的骏马。
“已经准备完毕了,熊材哥上个月把这些马运回来之后,我们就到围墙外面的马厩,挨个给这些马测量背部宽度,调整马鞍和马镫的高度,并且给它们都钉了马掌,现在这六十匹马的装具,都已经准备好,随时可以给它们戴上。”
“好,那这些骑士的武器呢?现在确定了没有?”
光有马也不行,还需要给马背上的族人提供武器装备,这样不管是探索还是日后作战,都能有一些战斗力。
熊洪对骑兵的使用经验几乎为零,只停留在后世的影视、书籍的印象中,不过常用的刀、弓箭这些,是最基本的武器,肯定是要最先配齐使用的。
“现在有好几种武器,到时候可以让他们进行挑选,”熊行和熊吉对视了一眼,熊行回答道,“目前提供的有弩箭、短矛、短弓、青铜刀、木棍等,就看他们习惯用哪一种了。”
“嗯,也对,毕竟现在能用上部落骑兵的地方很少,而且马匹太难获取了,在部落拥有大量、稳定的马匹来源前,这些骑兵最多干一干骚扰、探索的任务,让他们去跟敌人或者野兽硬碰硬,那太浪费了。”
熊行也笑道:“是啊族长,养一匹马,所需要的草料,就差不多能养两头牛了,要是这种战马,那消耗的草料和其他物资,换成粟籽的话,差不多能养活十个族人。”
熊洪很清楚,马匹,尤其是优质的战马和骑乘马,需要照顾和养殖的成本很高,熊行说一匹马相当于十个族人,在他看来,自然是远远不止的。
甚至可以说,在这个基础上再翻一番,差不多二十个族人的口粮和日常消耗,才能支撑得起一匹战马。
当然,现在这些马匹还没有完全失去野性,比较皮实,对食物的要求也不高,完全可以和牛、驴子等饲养在一起,放养在牧场或者草原上,倒也不用太费粮食。
部落现在有苜蓿草,有豆渣,有牧场,但芦苇原也好、牛马谷也罢,甚至熊部落本部,能够提供的也有限,要是再扩大一些养殖的规模,那成本可能会更高。
除非能够从西北方向上,寻找到一处天然的草场,派一部分族人,专门从事游牧的事情。
现在不清楚西北方向有没有早期的游牧民族,但熊洪关心的不是这个,而是有没有合适的草场,有的话,就占领下来,作为部落的“分基地”,就像朝阳营地和临海营地一样。
至于这些地方有没有原始部落,对部落而言没有太大的关系。有的话,就像现在这样,将他们给同化吸纳;没有的话更好,部落又不是没有从头建立一个基地的经验。
根据他的观察和分析,西北方向不远处,大概率是有大片的草场,不然牛马谷每年冬天迁徙到这里的牛马是从哪里来的?况且熊部落所处的位置,如果没有太大偏离,应该是处于后世京师以北的地区,也就是说,距离西北方向的草原也不会太远。
为了这些草场,就需要更多的马匹,不然靠双腿走过去,需要花费的时间太多了。这也是为什么熊洪不遗余力地打造各处牧场、养殖牲口尤其是培养骑兵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