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宫朝堂。
朱聿键站在御花园的九曲桥上,望着池中游动的锦鲤,若有所思。作为南明政权的实际掌控者,他深知现在正是最关键的时刻。
\"陛下,\"李修然从园中小径走来,\"清廷已经同意了和平协议。\"
\"很好,\"朱聿键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样我们就能集中精力进行内部改革了。说说你的建议吧。\"
李修然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这是臣拟定的《天下新政十二条》,请陛下过目。\"
朱聿键接过奏折,仔细阅读起来。他知道,这份改革方案将决定南明的未来走向。
\"先从科举改革说起,\"李修然指着第一条,\"我建议增设实学科目,除了四书五经,还要考核算学、天文、水利等实用知识。\"
\"这会遇到很大阻力,\"朱聿键皱眉,\"那些老学究们恐怕不会轻易接受。\"
\"正因如此,\"李修然正色道,\"我们更要坚持。现在的世界已经变了,只有掌握实学,才能让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就在这时,几位大臣匆匆赶来。为首的是新任首辅范景文,他是支持改革的开明派。
\"陛下,\"范景文行礼道,\"江南士绅对新政有些异议。他们担心\"
朱聿键摆摆手:\"朕知道他们担心什么。不就是怕打破旧秩序,影响他们的既得利益吗?\"
\"不仅如此,\"李修然补充,\"他们更担心新式学堂的设立会动摇科举地位。但这正是我们要做的——让更多有才能的人才有出路。\"
\"说说具体的学堂设置吧,\"范景文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作为开明派大臣,他一直在为教育改革奔走。
李修然展开一张详细的规划图:\"我们计划在南京、苏州、扬州等地先设立十所新式学堂。除了传统经史,还要开设算学、格物、医术、工艺等课程。\"
\"师资从哪里来?\"有大臣问道。
\"这正是我要说的,\"李修然转向朱聿键,\"请陛下委派汤若望和艾儒略两位神父协助培训教师。同时,我们从各地推荐有实学专长的人才来授课。\"
\"异端之说!\"突然,一个尖锐的声音响起。是礼部侍郎周明德,一个顽固的保守派。
\"周大人,\"李修然平静地说,\"您可知道,就在我们还在争论是否该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欧洲人已经发明了能看到月球表面的望远镜?他们的船只可以准确预知风向,他们的火炮射程是我们的三倍\"
\"这\"周明德一时语塞。
朱聿键适时开口:\"诸位爱卿,守成或许可保一时安宁,但变革才能带来长久兴盛。朕决定,即刻颁布新政第一条:设立实学院,广纳贤才。\"
范景文眼中闪过欣喜:\"陛下圣明!不过,除了教育,农工商各业的改革也很迫切。\"
\"正是,\"李修然取出另一份图纸,\"这是新式水车的设计图。用它灌溉,一个人就能完成以前十个人的工作。我建议在太湖流域先试行\"
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匆匆跑来:\"报!江南士绅联名上书,反对新政!\"
大殿内气氛骤然紧张。所有人都看向皇帝,等待他的反应。
朱聿键接过奏折,扫了一眼,突然笑了:\"他们说得对,改革确实会动摇既有秩序。但如果不改,等待我们的只有衰落。\"
他转向李修然:\"你说,该如何说服这些士绅?\"
\"与其说服,不如让他们亲眼看看,\"李修然胸有成竹地说,\"我建议邀请各地士绅代表来南京,参观我们已经建成的示范工坊。\"
\"示范工坊?\"就连朱聿键也感到意外,\"你什么时候建的?\"
李修然微笑道:\"就在秦淮河畔。这三个月来,我们悄悄改造了一座旧仓库,请来了最好的工匠,用新式机械生产丝绸和瓷器。产量是传统作坊的五倍,品质更好,成本反而更低。\"
\"这\"周明德神色动摇,\"可是这些机械会夺走工人的饭碗啊!\"
\"恰恰相反,\"范景文接口道,\"我昨日刚去看过。因为产量提高,作坊反而雇佣了更多工人。而且,工人们学会使用新机械后,工钱也涨了一倍。\"
朱聿键眼睛一亮:\"这就是最好的说服方式。利益,永远是最有力的论据。\"
\"不止于此,\"李修然继续道,\"我们还在太湖边建了一个农业示范园。新式水车、改良稻种、轮作法,样样俱全。去年的产量比周边高出三成。\"
他转向仍在犹豫的士绅们:\"诸位大人,我知道你们担心改革会影响既得利益。但请想想,如果产量提高、利润增加,你们的田产不是能获得更多收益吗?\"
一位年长的士绅若有所思:\"可是这些新式机械,造价一定不菲吧?\"
\"正是因为如此,\"李修然早有准备,\"朝廷准备设立"工商银庄",专门为改良生产提供借贷。只要有可靠的产业计划,就能获得资金支持。\"
\"这倒是个好主意,\"那位士绅点点头,\"但监管必须严格,否则\"
\"自然,\"范景文说,\"我们已经起草了《银庄章程》,建立了严格的审核和监督制度。\"
就在这时,又一个消息传来:扬州盐商集体表态,愿意投资新式盐场建设,还要捐资兴办工艺学堂。
\"这是个好兆头,\"朱聿键欣慰地说,\"盐商们向来最谨慎,他们都愿意投资,说明新政确实有前景。\"
\"陛下,\"李修然说,\"不如我们去秦淮河畔看看?让大家亲眼见识新政带来的变化。\"
片刻后,一行人来到秦淮河畔的示范工坊。工坊外墙面一新,显得格外气派。但真正让人惊讶的是里面的景象。
宽敞明亮的车间里,十几台崭新的织机正在运转。工人们不再需要用脚踩踏,只要转动手柄,织机就能自动运作。更令人惊叹的是,织出的花纹比传统织机更加精美。
\"这是改良版的提花机,\"李修然向众人介绍,\"由苏州老匠人和西洋工匠共同研制。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能织出更复杂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