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听到这话,忍不住眼眶泛红,泪水在眼中打转,悲叹道:“徒儿啊,如此艰难险阻,咱们可如何才能顺利到达西天拜见到佛祖啊!”行者见状,急忙安慰道:“师傅别哭别哭,您这一哭岂不成了软弱无能之人啦!其实他这次前来报信,想必其中定有几分夸大其词之处,无非就是想让咱们提高警惕、小心应对罢了。正所谓‘把事情说得严重的人,往往言过其实’嘛。师傅您先下马稍作歇息一下吧。”
八戒一听,满脸疑惑地问道:“师兄啊,还有啥好商量的呀?”行者摆了摆手,回应道:“没啥可商量的啦!八戒你就在这儿全心全意守护着师父。沙师弟呢,则要小心谨慎地看管行李和马匹。俺老孙先登上这山岭去打探一番,看看这前后到底藏了多少妖怪。待抓住其中一个后,定要好好盘问清楚,让他写下保证书,再列个花名册,将他们洞里的大大小小全都查得明明白白。然后嘛,责令他关上洞门,绝不可阻挡咱们师徒的去路。如此一来,请师父安安静静、顺顺利利地通过此处,才能真正彰显出俺老孙的厉害手段呐!”
听到这话,沙僧连忙叮嘱道:“大师兄,此去可要多加小心,务必事事留意啊!”行者哈哈一笑,满不在乎地说道:“放心吧,沙师弟!不必这般啰嗦嘱咐。俺老孙这一去,就算是那浩渺无垠的东洋大海,也要给它硬生生地荡开出一条道路来;哪怕是铜墙铁壁般的银山,俺也要一头撞破那扇大门!”
说罢,只见那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口中发出一声响亮的呼哨,紧接着身子猛地一蹿,驾驭着筋斗云如闪电一般跃上了高耸入云的山峰。他攀附着山藤,背负着葛蔓,小心翼翼地在山间穿行巡视。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这偌大的山中竟然静悄悄一片,连个人影都看不到。大圣心中不禁暗自思忖:“哎呀呀,不好,不好!看来俺老孙真是犯糊涂了,居然放走了那个太白金星老儿。想必他之前纯粹是故意吓唬俺老孙的。这地方哪有什么妖魔鬼怪哟!即便真有妖怪从洞中跑出来戏耍玩乐,也必然会手持长枪短棒,操练起武艺功夫才对。怎会像现在这样,连半个身影都瞧不见呢?”想到此处,孙行者不由得皱紧眉头,陷入沉思之中。
行者正在自家揣度,忽然听得山背后传来叮叮当当、辟辟剥剥的声响,还有梆铃之声。他急忙回头看去,只见一个小妖儿,掮着一杆“令”字旗,腰间悬着铃子,手里敲着梆子,正从北向南走去。行者仔细一看,这小妖儿竟有一丈二尺的身子。
行者暗自笑道:“这必定是个巡山的小妖怪,想必是来送公文或报帖的。且让我去听听他说些什么。”说罢,行者捻着诀,念个咒,摇身一变,化作一只苍蝇,轻轻飞落在小妖的帽子上,侧耳倾听。
只见那小妖走上大路,一边敲着梆,一边摇着铃,嘴里念念有词:“我等寻山的,各人要谨慎提防孙行者:他会变苍蝇!”行者闻言,心中暗自惊疑:“这妖怪竟然看见了我?若他并未看见我,又怎会知晓我的名字,还知道我会变苍蝇!”
那小妖确实未曾见过行者,只是那魔头不知为何吩咐了他这般话语,纯属谣言,让他如此胡言乱语。行者并不知晓内情,反倒怀疑他看见了自己,便欲取出金箍棒打他,却又忽然停住,暗自思忖道:“曾记得八戒询问金星时,他说那老妖有三个,而小妖则有四万七八千名。像这等小妖,即便再多几万,也不足为惧,只是不知这三个老魔究竟有多大的手段。待我问他一问,再动手也不迟。”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大圣身形一闪,竟从那小妖的帽子上跳了下来,将帽子钉在树头上,而后让那小妖先行几步。紧接着,他急转身躯,施展变化之术,也化作了一个小妖儿。他照着那小妖的模样,敲着梆,摇着铃,扛着旗,穿着同样的衣服,只是身材比他略长了三五寸。他口中也学着那小妖的腔调,念着同样的话语,然后快步赶上前去,高声叫道:“走路的,等我一等。”
那小妖听闻身后传来声响,警觉地回头望去,喝道:“你是哪里来的?”行者见那小妖生得尖嘴猴腮,心中暗喜,脸上却不动声色,笑嘻嘻地说道:“好人呀,咱们可是一家人,你怎么不认得我了?”小妖仔细端详了行者一番,挠挠头道:“我家可没有你这号人物。”行者心中暗笑,这小妖果然好骗,嘴上却说道:“怎的没我?你再仔细认认看。”小妖又摇了摇头,说道:“面生,实在认不得,认不得。”行者眼珠一转,计上心来,说道:“你不认得我也正常,我是新来的,专门负责烧火。”小妖听了,将信将疑地说道:“我洞里就是烧火的那些兄弟,也没有你这般嘴尖的。”行者一听,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嘴,暗道:“糟糕,这嘴好像变尖了些,可别露馅了。”他赶忙低头,用手捂着嘴揉了揉,说道:“我的嘴不尖啊。”
说来也怪,经他这么一揉,那嘴还真就不尖了。小妖见状,更加疑惑了,说道:“你刚才明明是个尖嘴,怎么揉一揉就不尖了?真是奇怪,我看你这人甚是可疑,不像是我一家的。少会,少会!我那大王家法甚严,烧火的只管烧火,巡山的只管巡山,绝不会让你既烧火又巡山的。”行者见小妖起了疑心,心中暗暗叫苦,脸上却依旧笑嘻嘻地说道:“你有所不知,大王见我烧得火好,特地升我来巡山的。”
小妖说道:“也罢,我们这巡山的,一班有四十名,十班总共四百名,各自有着不同的年龄和相貌,也各自有着不同的名号。大王担心我们乱了班次,不好点名,便给每家发了一个牌子作为记号。你可有牌子?”行者见他如此打扮,又如此禀报,便照着他的模样变了;只是因为不曾看见他的牌子,所以身上没有。
然而,大圣却没有说自己没有牌子,而是满口应承道:“我怎么会没有牌呢?只不过是刚才领的新牌罢了。拿你的出来给我看看。”那小妖哪里知道这其中的玄机,当即揭起衣服,贴身带着个金漆牌儿,上面穿着条绒线绳儿,扯出来给行者看。行者见那牌的背面是个“威镇诸魔”的金牌,正面有三个真字,正是“小钻风”,他心中不禁暗想道:“不用说了!这些巡山的,必定有个‘风’字在名号的结尾。”
那行者变作小钻风模样,混入妖群之中,正欲探听虚实,却被一小妖拦住去路。小妖喝道:“你是哪里来的?竟敢擅闯我大王的领地!”行者心中暗喜,面上却不动声色,便道:“你且放下武器,待我拿牌儿给你看。”说着,他转身背手,悄悄拔下一根尾巴梢儿上的小毫毛,捻在手中,轻声道:“变!”瞬间,那毫毛便化作了一个金漆牌儿,上面还穿着一条绿绒绳儿,牌上写着三个大字——“总钻风”。
行者将牌儿拿出来,递与小妖看了。小妖大惊失色,道:“我们都叫作‘小钻风’,你为何又叫作‘总钻风’?”行者心中暗笑,这妖怪果然好骗,他一本正经地说道:“你有所不知,大王见我烧得一手好火,对我十分赏识,便将我升为巡风;又给了我这个新牌儿,叫作‘总巡风’,让我管理你们这一班四十名兄弟。”那妖闻言,急忙唱喏道:“长官,长官,小的们是新点出来的,实在是面生。方才言语冲撞,还望长官莫怪!”行者还礼笑道:“我自然不会怪你,只是有一件事:见面钱还是要给的。每人拿出五两银子来罢。”小妖面露难色,道:“长官不要着急,待我去南岭头召集我这一班的人,再一起给您送来。”行者道:“既如此,我便与你同去。”那小妖不敢违抗,只得在前引路,大圣则紧随其后,向南岭头走去。
未行数里,忽然望见一座形状奇特的山峰。为何将其称作笔峰呢?原来,那山头上耸起一条高峰,约有四五丈之高,犹如一支巨笔笔直地插在架子上,故而得此名。行者来到山峰旁边,将尾巴轻轻一卷,纵身一跃,稳稳地坐在了峰尖儿上。他大声叫道:“钻风们,都过来!”那些小钻风们在下面恭敬地躬身说道:“长官,我们在此伺候。”行者问道:“你们可知大王点我出来的缘由?”小妖们齐声答道:“不知。”行者接着说道:“大王想要吃唐僧,但是又惧怕孙行者神通广大,说他会变化之术,担心他变成小钻风,前来探查路径,打探消息。所以,大王将我提升为总钻风,让我来审查你们这一班人当中是否有假冒的。”
小钻风们连忙应道:“长官,我们都是真的。”行者说道:“你们既然说是真的,那大王有什么本事,你们可知道?”小钻风道:“我知道。”行者道:“你知道的话,快快说来让我听听。如果说得与我所知相符,那便是真的;倘若有半点差错,那便是假的。我定会将你拿去见大王,交由他处置。”
那小钻风见他坐在高处,装模作样,吆五喝六的,无奈之下,只得如实说道:“我家大王神通广大,本领高强,曾经一口吞下了十万天兵。”行者听闻此言,忍不住笑出声来,说道:“你这小钻风,竟敢说谎!你家大王有多大的本事,能一口吞下十万天兵?”小钻风顿时慌了神,连忙说道:“长官老爷,我说的句句属实,绝无半句假话!我家大王的确有此神通。”行者冷笑一声,说道:“你既然说的是真话,那我来问你,你家大王的身体能有多大,竟然能一口吞下十万天兵?”小钻风赶忙解释道:“长官有所不知,我家大王神通广大,能变化自如。他变大时,可撑破天堂;变小时,就如同菜籽一般。想当年,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邀请各路神仙,却唯独没有给我家大王发请柬。我家大王一气之下,想要与天庭一争高下,玉皇大帝便派遣十万天兵前来讨伐。我家大王施展变化之术,变出一张巨大的嘴巴,如同城门一般,用力一吞,吓得众天兵不敢应战,纷纷关闭了南天门。因此,我家大王才一口吞下了十万天兵。”
行者闻言,心中暗自好笑,道:“若是论及手头功夫,老孙也曾经历过。”接着应声道:“那二大王又有何本事?”小钻风赶忙说道:“二大王身高三丈有余,生就卧蚕眉、丹凤眼,声似美人,牙如匾担,鼻若蛟龙。倘若与人争斗起来,只需一鼻子卷去,哪怕是铁背铜身,也会魂飞魄散!”行者听了,不以为意地说道:“鼻子能卷人的妖精,倒也不难对付。”
随后,行者又问道:“那三大王又有多少手段?”小钻风神色敬畏地回答道:“我家三大王可不是凡间的普通怪物,他的名号乃是云程万里鹏。行动之时,可抟风运海,振北图南,速度极快。而且他还随身携带着一件宝贝,名为‘阴阳二气瓶’。若是将人装入瓶中,不出一时三刻,便会化为浆水。”
行者听闻此言,心中不禁暗自一惊,暗道:“这妖魔倒也不足为惧,只是需得小心防范他那瓶子。”接着,行者又应声道:“你所说的这三个大王的本事,倒也与我所知晓的相差无几。但究竟是哪个大王想要吃唐僧呢?”小钻风忙道:“长官,你竟不知此事?”行者怒喝道:“我岂会不知!只因担心你们不知其中底细,这才吩咐我来仔细盘问于你!”小钻风赶忙回道:“我家大大王与二大王久居在狮驼岭的狮驼洞中。而三大王并不在此处居住。他原本的住处,离此地往西约有四百里之遥。在那厢有一座城,名为狮驼国。他在五百年前将那城中的国王以及文武官僚尽数吞食,就连满城的男女老少也未能幸免,因此夺得了他的江山。如今,那城中尽是些妖怪。也不知是在哪一年,他听闻东土唐朝派遣了一个僧人前往西天取经,还说那唐僧乃是历经十世修行的好人,若有人能吃上他一块肉,便可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只因惧怕唐僧的徒弟孙行者神通广大,自己一人难以对付,这才特地前来此处与我家两位大王结拜为兄弟,同心合意,打算联手捉拿唐僧。”
行者听闻此言,心中不禁大怒,喝道:“这泼魔好生无礼!我一心保护唐僧成就正果,他竟算计着要吃我的人!”他恨得咬牙切齿,钢牙紧咬,随即掣出那根铁棒,跳下高峰,朝着小妖的头上猛地一砸。可怜那小妖,瞬间就被砸得如同一个肉陀。行者自己见了,心中又有些不忍,暗自思忖道:“咦!他倒也是一番好意,将那些家常话都告诉了我,我怎就这一下子结果了他的性命?也罢,也罢,左右都是如此!”
好一个大圣,只因师父受阻,无奈之下才做出这般举动。他解下小妖的腰牌,带在自己身上,将“令”字旗扛在背上,腰间挂好铃铛,手里拿着梆子,迎风施展法术,口中念念有词,摇身一变,就变得和小钻风一模一样。他拽回脚步,沿着旧路返回,去寻找那妖怪的洞府,以便打探那三个老妖魔的虚实。这正是:千般变化的美猴王,万般神通的真本事!
大圣闯入深山,沿着旧路前行,正走着,忽然听到人喊马嘶之声,便举目望去,只见狮驼洞口有万数小妖排列着枪刀剑戟,旗帜旌旄,甚是威武。大圣心中暗喜道:“李长庚之言,果然不虚!果然不虚!”原来这排列的小妖有些路数:二百五十名作一大队伍。他只见有四十名杂彩长旗,迎风乱舞,便知有万名人马。
然而,大圣又暗自揣度道:“老孙变作小钻风,这一进去,那老魔若问我巡山的话,我必随机应变,巧妙回答。但若一时言语有误,被他识破我的身份,那可如何是好?就算想要往外逃跑,那伙把门的妖怪也必定会挡住我的去路,我又怎能出得门去?看来,要想捉拿洞里的妖王,必须先除掉门前的这些小怪!”想到此处,大圣不禁皱起了眉头,思考着应对之策。
你道他怎生除得众怪?那大圣,心下暗想:“那老魔未曾与我谋面,便知晓我老孙的威名,我且倚仗这赫赫声名,仗着威风,说些大话,吓他一吓试试。若中土众僧果真有缘有分,能取得真经返回,我这一去,只需几句豪言壮语,便能吓退那门前众多妖怪。倘若众僧无缘无分,取不到真经,纵使我口吐莲花,也难以除去这西方洞外的精怪。”如此想着,心问口,口问心,反复思量此计,便敲着梆,摇着铃,径直朝狮驼洞口闯去。
早有前营上的小妖将他拦住,问道:“小钻风来了?”行者并不回应,只是低着头径直往前走。来到二层营里,又被小妖扯住,问道:“小钻风来了?”行者这才应道:“来了。”众妖忙问:“你今早巡风去,可曾撞见什么孙行者么?”行者道:“撞见了。他正在那里磨杠子哩。”
妖听了这话,心中越发恐惧,颤抖着问道:“他究竟是怎样的模样?又在磨什么杠子?”行者嘴角微扬,绘声绘色地描述道:“他蹲在那山涧边,身形犹如开路神一般威猛;倘若他站起身来,怕是有十数丈之高!手中紧握着一条铁棒,粗细如同碗口,在那石崖上随意一抄,便能捧起一把水,而后就开始磨那杠子,口中还念念有词:‘杠子啊!这许久未曾拿你出来大显神通,此次一去,即便有十万妖精,也都要替我统统打死!待我杀了那三个魔头,再来祭奠你!’他还说,要将那杠子磨得锋利无比,先打死你门前的一万妖精呢!”
那些小妖们听闻此言,一个个吓得心惊胆战,魂魄仿佛都要飞散开来。行者见状,又接着说道:“诸位,那唐僧的肉也不过区区几斤,就算分给我们,也没多少。我们何苦替他去顶这个缸呢!倒不如各自散去,寻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吧。”
小妖们听了,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众多妖怪纷纷说道:“确实如此。我们各自顾全性命去吧。”倘若换成是一些军民人等,受到了感化,就算是死也不敢轻易离开。原来这些妖怪都是些狼虫虎豹、飞禽走兽,只听得一声呼啸,便都喧闹着离去了。这情景倒不像孙大圣几句开场白,却好似楚歌声响起,瞬间就驱散了八千兵卒!行者暗自欣喜道:“太好了,老妖想必是死了,听到消息就马上逃离,哪里还敢当面碰面?这次进去还是像刚才这样说比较好;要是说错了,哪怕这伙小妖中有一两个折返回来听到,岂不是泄露了风声?”
你看他:怀着坚定的决心来到古洞前,凭借着无畏的胆量踏入这幽深的大门。
究竟会见到那个老魔头是吉是凶,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