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与张启和解,赵祯还提到了眼下的政局情况。
赵祯已经在为亲政做准备了,这个时候是最需要保证政局稳妥的时候。
一旦刘太后去世,赵祯想要迅速接管权力,就必须有一大批支持自己的官员。
“对于吕夷简,朕既要防着他,也要捧着他;所以你们和解以后,不要再给张启找任何的麻烦。”
“至于张启那边,朕也会找机会跟他好好的聊一聊。”
得到了最高领导的指示,曹喜纵有万般想法,也只能暂时放弃。
离开皇宫,曹喜找到了王举正,将赵祯所说的话全部告诉了他。
“既然圣上都这么说了,我们做臣子的理应照做。就是不知道张启那边会不会就此罢休?”
王举正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他们这次的行动,基本上是宣告与张启分道扬镳了。
“要么找个中间人一起谈谈吧?”
“找谁合适呢?”王举正托着脑袋思考着。
“晏大人怎么样?之前他捐资修建应天书院,又在应天府建立了酒坊,想必与晏大人关系还行。”
王举正觉得可行,一来晏大人也是十分忠于陛下之人,二来他的官位也高,说话能有些分量。
“事不宜迟,我们一起去应天府拜见晏大人,态度诚恳些。”
二人立刻驱车赶往应天府,晏殊听闻二人前来的缘由,作为张启的朋友,心中是有些不快的。
可私人感情终究不能凌驾于国家之上,为了国家能健康稳定的发展,也为了赵祯日后能顺利亲政。
晏殊还是答应了二人的要求。
这边的张启还在不断的向外运送精盐,并不知道这些事情。
就在张启打算将第二批精盐向外扩散的时候,晏殊的书信寄到了滨州盐池。
张启看完信件,坐在屋子里认真的思考着。
他们既然把晏大人都请出来了,应该是有和解的诚意。
但自己的网已经撒出去了,再想收回来,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而且张启也有着自己的脾气,本来是想慢慢先吞并刘太后财团的盐池。
既然王举正他们不讲武德,联手对付自己,那张启也就不客气了。
他觉得和谈肯定要去,但开出什么条件,那就是全凭自己了。
按照约定的日子,张启赶到了应天府。
晏殊热情的款待了张启,就像许久未见的老朋友一样,有聊不完的话。
直到王举正和曹喜的到来,和谈才正式开始。
谈判初期,曹喜还试图用往日旧情来打动张启;可张启并不为所动,经历了这么多,他对曹喜所谓的往日旧情早就没了感觉。
王举正见曹喜的招数无效,立即按照商业谈判的套路来,希望日后三家平分天下。
“王公子,你们也看到我的精盐了,在这种情况下,平分天下是不是有些妄想了?”
张启毫不客气的怼了回去,自己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还想与自己平分天下,真是想瞎了心。
“张启兄,我知道这些日子我们做的有些过分了。但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何况我们也不是真正的冤家。”
张启看着态度诚恳的王举正,心里暗自冷笑,早日今日何必当初。
一旁的曹喜眼见没有效果,赶紧用眼神求助晏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