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教化的文官们听了武将们的话,有些气愤。
武将们听了文官的反驳,也不示弱。
一时间,朝堂上像是炸开了锅,两种观点的官员们争论不休。
主张以教化为主的官员们认为,杀戮只会让仇恨加深,而且大量杀戮海外劳工,有损大明的声誉。
他们强调,通过教育和文化的传播,可以让这些海外劳工融入大明,成为大明发展的助力。
而支持杀戮的官员们则反驳道,海外劳工本就是被征服的群体,他们的反抗就是对大明统治的挑战。
如果不采取严厉手段,以后类似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到时候更难以控制局面。
朱允熥坐在龙椅之上,安静地听着官员们的争论。
他的表情平静,如同深不见底的湖水,让人看不出他内心的想法。
朱元璋现在已经不来上朝,就在寝宫养老,所有的一切都交给他来处理。
在这一片争论声中,朱允熥的目光缓缓扫过朝堂上的每一位官员。
“够了,都安静下来。”
瞬间,那些还在脸红脖子粗争论不休的官员们像是被突然施了定身咒。
所有的声音戛然而止。
紧接着,朱允熥说道:“我大明朝不需要圣人,更没那个时间和精力去教化这些外族人。”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朝堂上回荡,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一般,重重地敲击在官员们的心头上。
“这些外族人,他们今日敢反抗,明日就可能做出更过分的事情。”
“如果你们同情他们,不妨想象,有一天地位反过来的时候会如何。”
“他们会像我们对待他们这般仁慈吗?”
他的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带着一种质问的语气。
“我看未必。在这世上,弱肉强食才是生存的法则。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我大明如今强大,他们才会被征服成为劳工。这是他们的命运,也是我大明实力的体现。”
“若有一天他们强大了,恐怕不会对我大明子民手下留情。”
“他们会抢夺我们的土地,奴役我们的人民。”
“你们愿意看到这样的场景吗?”
一时间,所有官员都沉默了下来。
之前那些主张教化的官员们也不再言语,他们像是被朱允熥的话击中了要害。
原本坚定的信念开始动摇,内心的天平逐渐向朱允熥的观点倾斜,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之前的观点。
朱允熥见状继续说道:“看来你们都想通了,那就按照我说的去办吧。”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种决断,没有丝毫的犹豫。
官员们听到朱允熥的话后,纷纷恭敬地行礼,表示领命。
在朱允熥下达指令之后,大明各地纷纷按照他的指示行动起来。
那些海外领地的矿区、工厂,原本还时不时有反抗的喧嚣声,此刻一下子消停了很多。
各个地方的官员和守卫加强了对海外劳工的管制,他们的眼神中带着一种警惕。
劳工们在严厉的管制下,只能默默忍受着繁重的劳作。
他们的脸上满是麻木和绝望,但在这麻木之下,却隐藏着一股压抑的怒火。